如何取好的笔名
时间:2015-01-16 10:04:03 作者:小倩 什么是笔名
笔名是假名的一种,笔名大多是文人、学者发表作品时的一种署名,这种署名有的和原姓名有关系,有的和原姓名没有关系。
笔名与本名不同。本名是一个人原本的姓名,包括家族的符号(姓氏)和父母所命定的名字。笔名则无须标明家族的符号,也无须征得他人的同意,如果说本名是父辈人的选择和命定的话,那么笔名则是本人的选择和命定。因此,笔名强烈地表现或隐含着命定者、使用者的意愿、个性和偏爱。笔名的出现,在中国距今并不很远。明代万历年间刊行的长篇小说《金瓶梅词话》,署名兰陵笑、笑生。这个“兰陵笑笑生”,既不是作者的姓名,又不是作者的字号或别名,应该说是作者的笔名。清末(19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孽海花》,最初刊行时。署“爱自由者乞丐,东亚病夫编述”,后来才改为“曾朴著”。其中“爱自由者”是金松岑的笔名,“东亚病夫”则是曾朴的笔名。此外,《老残游记》题为“洪都百炼生”,也当为刘鹗的笔名。“五四”新文学运动,造就了一批现代作家和诗人。这些作家和诗人,在发表文学作品时,大多用笔名。如: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其他笔名还有郭鼎堂、石沱、麦克昂、高汝鸿等;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其他笔名还有几十个:玄珠、郎损、方壁、止敬、蒲牢、微名、石萌等;巴金,原名李尧棠,字市甘,其他笔名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余一等;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冰心,原名谢婉莹。
作家成百上千,笔名自然五花八门。如果分门别类,总的说来有以下两种类型:
(1)以姓名方式出现的笔名。例如:周绍仪,笔名周立波;吴熙成,笔名吴伯萧;郭恩大,笔名郭小川;蔡南冠,笔名蔡仪;马千木,笔名马识途;余昭明,笔名叶紫;万家宝,笔名曹禺;蒋海澄,笔名艾青;林觉夫,笔名秦牧;杨凤岐,笔名欧阳山。
(2)以非姓名方式出现的笔名。例如:柳亚子,笔名青兕;赵平复,笔名柔石;闻一多,笔名夕夕;许地山,笔名落花生;钱钟书,笔名中书君;严汉民,笔名AM;萧栌蕃,笔名ErmiSiao;冯承植,笔名CP。
如何取一个好的笔名
(1)利用原姓名取笔名。
在以姓名方式出现的笔名中,有的笔名和原姓名有一定的联系,这类笔名又有以下两种类型:
A.用原姓取笔名。
a.声音上的联系。
张心远,笔名张恨水。这些都是直接使用原姓。
丁明哲,笔名白丁。这是以姓为名,又用唐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之典:“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就是指平民百姓,用这个笔名意在表示自己要用笔为大众服务的决心。
马千木,笔名马识途。保留了原姓,却又巧妙地截取成语“老马识途”的后三字,使原姓在笔名中产生新的意义。
李涓丙,笔名李满天。保留了原姓,却又巧妙地截取熟语“桃李满天下”中间三字,使原姓在笔名中产生新的意义。
胡振邦,笔名呼延青。呼和胡谐音。
赵景深,笔名邹啸。赵字繁体字从走从肖,邹啸就是走肖的谐音。
马书铭,笔名莫韵。莫和马双声。
廖星光,笔名羽山。廖字去掉广和人,便是羽彡,彡和山谐音,故又作羽山。
b.利用字形上的联系。
万家宝,笔名曹禺。繁体万字,上为草字头,下为禺,拆成两字便是草禺,草禺便属于非姓名模式,为了变为姓氏模式,就取“草”的谐音字“曹”作为笔名的姓氏,便成为曹禺。
舒庆春,笔名老舍。舒字去掉予便是舍,再以“老”为笔名的姓氏。
B.用原名改笔名。
a.笔名抛弃原姓,保留原名,或者保留原名中的一部分。笔名中至少有一个字和原名保持声音上的联系。
洪吴天,笔名吴天,这是去掉姓氏,保留原名,同时以原名的首字作为笔名的姓氏。
张光年,笔名光未然。这是以原名中的光字作为笔名的姓氏,同时又选择能和光字连缀成义的两个字作为笔名中的部分。
沈季平,笔名平子,这是去掉原名中的其他字,缀加一个新字作为笔名。
高季琳,笔名林真。这是取原名中琳字的一半“林”作为笔名的姓氏。
陈彬范,笔名蓝冰。冰和原名中的彬音近,又以母姓蓝作为笔名的姓氏。
赵文节,笔名闻捷。闻捷和原名文节谐音。
任禹成,笔名于伶。于和禹谐音,以于为笔名的姓氏。
顾用中,笔名中庸。中庸是原名用中两字颠倒过来的谐音。
b.笔名和原名的一字保持字形上的联系。
张松如,笔名公木。笔名系将松字拆为公木二字。
杨凤岐,笔名凡鸟。凤的繁体字从鸟从凡,笔名正是凤字拆为凡鸟二字。
朱子奇,笔名大可。笔名系将奇字拆为大可二字。
c.笔名中至少有一个字和原名保持意义上的联系。
郭光,笔名贾明。明和光同义。
李鹤城,笔名月树。月树和原名鹤城形式工整、对仗。
(2)抛开原姓名,另起炉灶。这一类的笔名中,笔名和本名并没有联系。
A.另起炉灶这种取笔名的方法有三种:完全抛开自己的姓、名,另起炉灶,信笔由之。
例如,女作家蒋伟的笔名是丁玲。1922年她在上海平民女校读书,主张废除姓,并把自己的字冰之作为名字。可是此举招来许多麻烦,她需要不断地向人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姓氏。久而久之,不胜其烦,她只好用姓,却又嫌原姓蒋字笔画太多,不好写,就找了个笔画最简单的丁字作为姓氏。至于玲字,就像她本人说的:“‘丁玲’毫无意思,只是同几个朋友闭着眼睛在字典上各找一个字作名,‘玲’是我瞎摸的。”像丁玲这样靠“瞎摸”字典拟定笔名的人不少。
B.利用母姓取笔名。我国的笔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许多人喜欢使用母姓。
例如:
周树人,笔名鲁迅(母姓鲁)。
曹京平,笔名黄叶(母姓黄)。
陈彬范,笔名蓝冰(母姓蓝)。
许世连,笔名鲍耳聪(母姓鲍)。
关东彦,笔名孟来(母姓孟)。
郭云亭,笔名贾明(母姓贾)。
史成汉,笔名牛汉(母姓牛)。
钱玉堂,笔名程朔青(母姓程)。
郑笃,笔名李紫(母姓李)。
(3)集体取名。这一类笔名代表某个人或某个集体。
例如:四名——1931年至1932年,张永年和谷万川、李树藩与杨殿,合写宣传红军土地革命及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的民间
歌谣《时事打牙牌》,共四百多首。这些歌谣在《文学杂志》上发表时,署名就是“四名”。山仁——1946年,霍泛、马印秋、王玉堂三人在《文艺杂志》第10期上发表《鲁迅逝世十周年祭》时使用的笔名。“山仁”即“三人”的谐音。
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为了大造舆论,组织了许多写作班子,这些写作班子多数用集体笔名。例如:
梁效——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它专门在各大报刊上发表“重要”文章,是“四人帮”的重要吹鼓手之一。“梁效”即“两校”的谐音,当时民间有个顺口溜,曰:“小报看大报,大报看梁效”。可见“梁效”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罗思鼎——这是“四人帮”在上海的写作班子。“罗思鼎”与“螺丝钉”谐音。这个班子发表了大量宣传“四人帮”观点的文章,与梁效呼应,形成“北有梁效、南有罗思鼎”的格局。
池恒——这是“四人帮”在《红旗》杂志社组织的写作班子。“池恒”大概取“持之以恒”的意思,“池”与“持”谐音。
初澜——这是“四人帮”在文化部的写作班子。这个笔名比较直露,把他们所造的舆论比喻成篡夺政权的“初澜”。
集体笔名往往是为了抹去集体的痕迹,隐匿集体的面貌,所采用的笔名一般与个人笔名相同。
中国现当代作家笔名
鲁迅——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
郭沫若——郭开贞,字鼎堂
茅盾——沈德鸿,字雁冰
巴金——李尧棠,字芾甘
老舍——舒庆春,字舍予
曹禺——万家宝
废名——冯文炳
西谛——郑振铎
冰心——谢婉莹
淦女士——冯沅君
丁玲——蒋伟,字冰之
夏衍——沈端先
华汉、阳翰笙——欧阳继修
萧红——张乃莹
萧军——刘鸿霖
叶圣陶——叶绍钧
芦焚、师陀——王长简(1946年后用师陀笔名)
叶紫——余昭明
柔石——赵平复
殷夫、白莽——徐白、徐祖华
沙汀——杨朝熙
艾芜——汤道耕
辛笛——王辛笛
穆旦——查良铮
杭约赫——曹辛之
梅娘——孙嘉瑞
刘西渭——李健吾
路翎——徐嗣兴
艾青——蒋海澄
田间——童天鉴
丽尼——郭安仁
光未然——张光年
欧阳山——杨凤歧
柳青——吴蕴华
还珠楼主——李善基,后改李寿民
平江不肖生——向逵、向恺然
且予——潘序祖
沈从文——沈岳焕
郁达夫——郁文
朱自清——朱自华
闻一多——闻家骅
周扬——周起应
丰子恺——丰润
施蛰存——施德普
冯至——冯承植
赵树理——赵树礼
张恨水——张心远
臧克家——臧瑗望
名人笔名的由来
徐悲鸿名字的由来
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原名徐寿康,6岁便跟着他的父亲读四书五经,后来又学绘画。17岁后曾先后在家乡三所学校担任图画老师。这三个学校离他的家有三十多里,由于家境贫寒,他总是徒步往返,从来舍不得乘船搭车。因为家里无钱供他读书,徐悲鸿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也就谈不上学历和文凭,为此常遭冷遇。
有一次,徐悲鸿到一个亲友家去吃喜洒,许多有钱的子弟都穿着绸衣,而徐悲鸿却穿了一件布大褂,这样就遭到别人的奚落,从此他愤世嫉俗,立志不穿绸衣。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洋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于是他便去向别人借钱,可是谁也看不起他这个“穷小子”,这使他深感前途的渺茫,世态的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此后他一直以哀鸿自诩,并发愤绘画,终于成了艺术大师。
张恨水名字的由来
通俗章回小说家张恨水著有《啼笑姻缘》等,原名张心远。为什么要用“恨水”这样一个笔名t又为什么别的不恨,偏偏要恨“水”呢t其实,这个名字是含着深意的。他幼年就酷爱词章,当他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t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从中悟到了光阴的可贵,于是就截取了“恨水”两字,作为他17岁时在苏州第一次投稿的笔名。用这个笔名可以随时告诫自己,不要让光阴像流水一样白白地流逝。他一生共写了一百多部小说,用自己的具体行动恪守了对时间的珍惜。
“鲁迅”笔名的由来
鲁迅原名周树人,号豫山,后号豫才。鲁迅一生用过的笔名有一百多个,其中“鲁迅”一名用得最多。这一笔名在1919年发表《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从此,“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名字而载入史册。
至于“鲁迅”的含义,鲁迅本人是这样解释的:“我所用的笔名也不止一个,‘神飞’、‘唐俟’、‘雪之’、‘风声’、‘自树’、‘索土’、‘会飞’、‘迅行’。鲁迅就是承‘迅行’而来的,因为那时的《新青年》编辑者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迅行”含有飞奔疾驰、迅速前进之意,既然“鲁迅”这一笔名是承“迅行”而来,那么其含义也就显而易见。
他取“鲁迅”这一笔名的理由有三:第一,他的母亲姓鲁;第二,周、鲁是同姓之国;第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茅盾
茅盾原名沈雁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从武汉回到上海,一时无以为生,听从朋友的劝告,花了四个星期写成了他的名作《幻灭》,准备在叶圣陶代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可当时,他正被蒋介石政府通缉,如果用真名,将会给圣陶招来麻烦,而且《小说月报》的主人、商务印书馆的老板也不会允许,他当时思想也确实处在一个苦闷痛苦的矛盾中。于是他随手写了“矛盾”二字作笔名,可叶圣陶认为“矛盾”二字显然是假名,仍然会招来麻烦,于是便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以后沈雁冰便一直沿用这个笔名。
老舍名字的由来
现代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是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这个“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这两字又有讲,是“舍我”——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以后他取“舍予”中的头一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他正式署名“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是192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巴金名字的由来
当代著名文学家巴金原名李芾甘,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亲做过四川广元县的县官,祖父是这个大家庭的专制家长。封建家庭的丑恶、腐败,社会现状的黑暗、腐朽,给幼小的巴金以深刻的印象。
巴金是笔名,过去传说是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两个名字中各取首尾二字而来的。其实“巴金”这个笔名是这样来的:巴金在法国时,曾因身体不好,到马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叫巴恩波的中国人。这人翌年投水自杀,使巴金很痛苦,笔名中的“巴”就是由此而联想的,至于“金”字则是一位安徽朋友替他想的。他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想用一个比较容易记的字作笔名,这位朋友说出了“金”字,于是巴金的笔名就流传于世了。
冰心笔名的由来
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乳名莹哥。她曾写了《寄小读者》、《小桔灯》、《超人》、《去国》等散文及小说。“冰心”取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所以选择“冰心”作笔名,据她自己解释:“一来因为冰心两字,笔书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义。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所以,尽管人们称之为谢冰心,但她总是署名冰心,从不冠以“谢”姓。
高尔基名字的由来
高尔基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海燕》、《我的大学》、《童年》等影响了我国一代人。他的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姆维奇·彼什柯夫。“马克西姆·高尔基”这个名字只是他24岁发表处女作时起的笔名。
当高尔基结束了在南俄的长期漫游,来到第比里斯的时候,政治犯卡鲁伊尼敦促他写出了他的第一篇小说《马卡尔·互德拉》。他把这篇小说投向《高加索日报》,引起了这家报纸编辑部关注的时候,就当场取了一个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按俄语说。高尔基是“苦”的意思。这个笔名的意思就是“痛苦的马克西姆”。
马克·吐温名字的由来
世界著名的讽刺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原名塞莫·郎荷恩·克列门斯。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门罗县一个地方法官的家庭。他的笔名,说来有段来历。
马克·吐温小时家贫,曾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领航员,立志“以船员终其身,愿死在机轮旁”,他饱览了密西西比河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为后来成为作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当时轮船在密西西比河上航行,通常以12英尺水深较为安全。当水手们喊出“两倍6英尺水深——MarkTwain”时,处于高度警觉的掌舵手就有了安全感,可以放心驾驶了。这段生活留给他深刻印象。后来,塞莫向一家报社自荐担任记者后,开始写文章,频繁地发表文艺作品。当他要离开热爱的领航员工作时,感到无限的眷恋。为了纪念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他就选用了水手们常喊的“马克·吐温”这句话,作为发表文章的署名。这表明,他对“豪迈而艰苦的”掌舵职业的热爱。他曾说,他是将舵手看做是美国“全国主干指密西西比河的国王和主宰”的。
笔名是假名的一种,笔名大多是文人、学者发表作品时的一种署名,这种署名有的和原姓名有关系,有的和原姓名没有关系。
笔名与本名不同。本名是一个人原本的姓名,包括家族的符号(姓氏)和父母所命定的名字。笔名则无须标明家族的符号,也无须征得他人的同意,如果说本名是父辈人的选择和命定的话,那么笔名则是本人的选择和命定。因此,笔名强烈地表现或隐含着命定者、使用者的意愿、个性和偏爱。笔名的出现,在中国距今并不很远。明代万历年间刊行的长篇小说《金瓶梅词话》,署名兰陵笑、笑生。这个“兰陵笑笑生”,既不是作者的姓名,又不是作者的字号或别名,应该说是作者的笔名。清末(19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孽海花》,最初刊行时。署“爱自由者乞丐,东亚病夫编述”,后来才改为“曾朴著”。其中“爱自由者”是金松岑的笔名,“东亚病夫”则是曾朴的笔名。此外,《老残游记》题为“洪都百炼生”,也当为刘鹗的笔名。“五四”新文学运动,造就了一批现代作家和诗人。这些作家和诗人,在发表文学作品时,大多用笔名。如: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其他笔名还有郭鼎堂、石沱、麦克昂、高汝鸿等;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其他笔名还有几十个:玄珠、郎损、方壁、止敬、蒲牢、微名、石萌等;巴金,原名李尧棠,字市甘,其他笔名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余一等;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冰心,原名谢婉莹。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作家成百上千,笔名自然五花八门。如果分门别类,总的说来有以下两种类型:
(1)以姓名方式出现的笔名。例如:周绍仪,笔名周立波;吴熙成,笔名吴伯萧;郭恩大,笔名郭小川;蔡南冠,笔名蔡仪;马千木,笔名马识途;余昭明,笔名叶紫;万家宝,笔名曹禺;蒋海澄,笔名艾青;林觉夫,笔名秦牧;杨凤岐,笔名欧阳山。
(2)以非姓名方式出现的笔名。例如:柳亚子,笔名青兕;赵平复,笔名柔石;闻一多,笔名夕夕;许地山,笔名落花生;钱钟书,笔名中书君;严汉民,笔名AM;萧栌蕃,笔名ErmiSiao;冯承植,笔名CP。
如何取一个好的笔名
(1)利用原姓名取笔名。
在以姓名方式出现的笔名中,有的笔名和原姓名有一定的联系,这类笔名又有以下两种类型:
A.用原姓取笔名。
a.声音上的联系。
张心远,笔名张恨水。这些都是直接使用原姓。
丁明哲,笔名白丁。这是以姓为名,又用唐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之典:“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就是指平民百姓,用这个笔名意在表示自己要用笔为大众服务的决心。
马千木,笔名马识途。保留了原姓,却又巧妙地截取成语“老马识途”的后三字,使原姓在笔名中产生新的意义。
李涓丙,笔名李满天。保留了原姓,却又巧妙地截取熟语“桃李满天下”中间三字,使原姓在笔名中产生新的意义。
胡振邦,笔名呼延青。呼和胡谐音。
赵景深,笔名邹啸。赵字繁体字从走从肖,邹啸就是走肖的谐音。
马书铭,笔名莫韵。莫和马双声。
廖星光,笔名羽山。廖字去掉广和人,便是羽彡,彡和山谐音,故又作羽山。
b.利用字形上的联系。
万家宝,笔名曹禺。繁体万字,上为草字头,下为禺,拆成两字便是草禺,草禺便属于非姓名模式,为了变为姓氏模式,就取“草”的谐音字“曹”作为笔名的姓氏,便成为曹禺。
舒庆春,笔名老舍。舒字去掉予便是舍,再以“老”为笔名的姓氏。
B.用原名改笔名。
a.笔名抛弃原姓,保留原名,或者保留原名中的一部分。笔名中至少有一个字和原名保持声音上的联系。
洪吴天,笔名吴天,这是去掉姓氏,保留原名,同时以原名的首字作为笔名的姓氏。
张光年,笔名光未然。这是以原名中的光字作为笔名的姓氏,同时又选择能和光字连缀成义的两个字作为笔名中的部分。
沈季平,笔名平子,这是去掉原名中的其他字,缀加一个新字作为笔名。
高季琳,笔名林真。这是取原名中琳字的一半“林”作为笔名的姓氏。
陈彬范,笔名蓝冰。冰和原名中的彬音近,又以母姓蓝作为笔名的姓氏。
赵文节,笔名闻捷。闻捷和原名文节谐音。
任禹成,笔名于伶。于和禹谐音,以于为笔名的姓氏。
顾用中,笔名中庸。中庸是原名用中两字颠倒过来的谐音。
b.笔名和原名的一字保持字形上的联系。
张松如,笔名公木。笔名系将松字拆为公木二字。
杨凤岐,笔名凡鸟。凤的繁体字从鸟从凡,笔名正是凤字拆为凡鸟二字。
朱子奇,笔名大可。笔名系将奇字拆为大可二字。
c.笔名中至少有一个字和原名保持意义上的联系。
郭光,笔名贾明。明和光同义。
李鹤城,笔名月树。月树和原名鹤城形式工整、对仗。
(2)抛开原姓名,另起炉灶。这一类的笔名中,笔名和本名并没有联系。
A.另起炉灶这种取笔名的方法有三种:完全抛开自己的姓、名,另起炉灶,信笔由之。
例如,女作家蒋伟的笔名是丁玲。1922年她在上海平民女校读书,主张废除姓,并把自己的字冰之作为名字。可是此举招来许多麻烦,她需要不断地向人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姓氏。久而久之,不胜其烦,她只好用姓,却又嫌原姓蒋字笔画太多,不好写,就找了个笔画最简单的丁字作为姓氏。至于玲字,就像她本人说的:“‘丁玲’毫无意思,只是同几个朋友闭着眼睛在字典上各找一个字作名,‘玲’是我瞎摸的。”像丁玲这样靠“瞎摸”字典拟定笔名的人不少。
B.利用母姓取笔名。我国的笔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许多人喜欢使用母姓。
例如:
周树人,笔名鲁迅(母姓鲁)。
曹京平,笔名黄叶(母姓黄)。
陈彬范,笔名蓝冰(母姓蓝)。
许世连,笔名鲍耳聪(母姓鲍)。
关东彦,笔名孟来(母姓孟)。
郭云亭,笔名贾明(母姓贾)。
史成汉,笔名牛汉(母姓牛)。
钱玉堂,笔名程朔青(母姓程)。
郑笃,笔名李紫(母姓李)。
(3)集体取名。这一类笔名代表某个人或某个集体。
例如:四名——1931年至1932年,张永年和谷万川、李树藩与杨殿,合写宣传红军土地革命及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的民间
歌谣《时事打牙牌》,共四百多首。这些歌谣在《文学杂志》上发表时,署名就是“四名”。山仁——1946年,霍泛、马印秋、王玉堂三人在《文艺杂志》第10期上发表《鲁迅逝世十周年祭》时使用的笔名。“山仁”即“三人”的谐音。
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为了大造舆论,组织了许多写作班子,这些写作班子多数用集体笔名。例如:
梁效——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它专门在各大报刊上发表“重要”文章,是“四人帮”的重要吹鼓手之一。“梁效”即“两校”的谐音,当时民间有个顺口溜,曰:“小报看大报,大报看梁效”。可见“梁效”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罗思鼎——这是“四人帮”在上海的写作班子。“罗思鼎”与“螺丝钉”谐音。这个班子发表了大量宣传“四人帮”观点的文章,与梁效呼应,形成“北有梁效、南有罗思鼎”的格局。
池恒——这是“四人帮”在《红旗》杂志社组织的写作班子。“池恒”大概取“持之以恒”的意思,“池”与“持”谐音。
初澜——这是“四人帮”在文化部的写作班子。这个笔名比较直露,把他们所造的舆论比喻成篡夺政权的“初澜”。
集体笔名往往是为了抹去集体的痕迹,隐匿集体的面貌,所采用的笔名一般与个人笔名相同。
中国现当代作家笔名
鲁迅——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
郭沫若——郭开贞,字鼎堂
茅盾——沈德鸿,字雁冰
巴金——李尧棠,字芾甘
老舍——舒庆春,字舍予
曹禺——万家宝
废名——冯文炳
西谛——郑振铎
冰心——谢婉莹
淦女士——冯沅君
丁玲——蒋伟,字冰之
夏衍——沈端先
华汉、阳翰笙——欧阳继修
萧红——张乃莹
萧军——刘鸿霖
叶圣陶——叶绍钧
芦焚、师陀——王长简(1946年后用师陀笔名)
叶紫——余昭明
柔石——赵平复
殷夫、白莽——徐白、徐祖华
沙汀——杨朝熙
艾芜——汤道耕
辛笛——王辛笛
穆旦——查良铮
杭约赫——曹辛之
梅娘——孙嘉瑞
刘西渭——李健吾
路翎——徐嗣兴
艾青——蒋海澄
田间——童天鉴
丽尼——郭安仁
光未然——张光年
欧阳山——杨凤歧
柳青——吴蕴华
还珠楼主——李善基,后改李寿民
平江不肖生——向逵、向恺然
且予——潘序祖
沈从文——沈岳焕
郁达夫——郁文
朱自清——朱自华
闻一多——闻家骅
周扬——周起应
丰子恺——丰润
施蛰存——施德普
冯至——冯承植
赵树理——赵树礼
张恨水——张心远
臧克家——臧瑗望
名人笔名的由来
徐悲鸿名字的由来
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原名徐寿康,6岁便跟着他的父亲读四书五经,后来又学绘画。17岁后曾先后在家乡三所学校担任图画老师。这三个学校离他的家有三十多里,由于家境贫寒,他总是徒步往返,从来舍不得乘船搭车。因为家里无钱供他读书,徐悲鸿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也就谈不上学历和文凭,为此常遭冷遇。
有一次,徐悲鸿到一个亲友家去吃喜洒,许多有钱的子弟都穿着绸衣,而徐悲鸿却穿了一件布大褂,这样就遭到别人的奚落,从此他愤世嫉俗,立志不穿绸衣。为了在社会上谋生立足,他想进“洋学堂”读书,但父亲拿不出钱。于是他便去向别人借钱,可是谁也看不起他这个“穷小子”,这使他深感前途的渺茫,世态的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此后他一直以哀鸿自诩,并发愤绘画,终于成了艺术大师。
张恨水名字的由来
通俗章回小说家张恨水著有《啼笑姻缘》等,原名张心远。为什么要用“恨水”这样一个笔名t又为什么别的不恨,偏偏要恨“水”呢t其实,这个名字是含着深意的。他幼年就酷爱词章,当他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t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从中悟到了光阴的可贵,于是就截取了“恨水”两字,作为他17岁时在苏州第一次投稿的笔名。用这个笔名可以随时告诫自己,不要让光阴像流水一样白白地流逝。他一生共写了一百多部小说,用自己的具体行动恪守了对时间的珍惜。
“鲁迅”笔名的由来
鲁迅原名周树人,号豫山,后号豫才。鲁迅一生用过的笔名有一百多个,其中“鲁迅”一名用得最多。这一笔名在1919年发表《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从此,“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名字而载入史册。
至于“鲁迅”的含义,鲁迅本人是这样解释的:“我所用的笔名也不止一个,‘神飞’、‘唐俟’、‘雪之’、‘风声’、‘自树’、‘索土’、‘会飞’、‘迅行’。鲁迅就是承‘迅行’而来的,因为那时的《新青年》编辑者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迅行”含有飞奔疾驰、迅速前进之意,既然“鲁迅”这一笔名是承“迅行”而来,那么其含义也就显而易见。
他取“鲁迅”这一笔名的理由有三:第一,他的母亲姓鲁;第二,周、鲁是同姓之国;第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茅盾
茅盾原名沈雁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从武汉回到上海,一时无以为生,听从朋友的劝告,花了四个星期写成了他的名作《幻灭》,准备在叶圣陶代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可当时,他正被蒋介石政府通缉,如果用真名,将会给圣陶招来麻烦,而且《小说月报》的主人、商务印书馆的老板也不会允许,他当时思想也确实处在一个苦闷痛苦的矛盾中。于是他随手写了“矛盾”二字作笔名,可叶圣陶认为“矛盾”二字显然是假名,仍然会招来麻烦,于是便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以后沈雁冰便一直沿用这个笔名。
老舍名字的由来
现代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是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这个“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这两字又有讲,是“舍我”——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以后他取“舍予”中的头一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他正式署名“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是192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巴金名字的由来
当代著名文学家巴金原名李芾甘,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亲做过四川广元县的县官,祖父是这个大家庭的专制家长。封建家庭的丑恶、腐败,社会现状的黑暗、腐朽,给幼小的巴金以深刻的印象。
巴金是笔名,过去传说是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两个名字中各取首尾二字而来的。其实“巴金”这个笔名是这样来的:巴金在法国时,曾因身体不好,到马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叫巴恩波的中国人。这人翌年投水自杀,使巴金很痛苦,笔名中的“巴”就是由此而联想的,至于“金”字则是一位安徽朋友替他想的。他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想用一个比较容易记的字作笔名,这位朋友说出了“金”字,于是巴金的笔名就流传于世了。
冰心笔名的由来
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乳名莹哥。她曾写了《寄小读者》、《小桔灯》、《超人》、《去国》等散文及小说。“冰心”取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所以选择“冰心”作笔名,据她自己解释:“一来因为冰心两字,笔书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义。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所以,尽管人们称之为谢冰心,但她总是署名冰心,从不冠以“谢”姓。
高尔基名字的由来
高尔基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海燕》、《我的大学》、《童年》等影响了我国一代人。他的原名是阿列克塞·马克西姆维奇·彼什柯夫。“马克西姆·高尔基”这个名字只是他24岁发表处女作时起的笔名。
当高尔基结束了在南俄的长期漫游,来到第比里斯的时候,政治犯卡鲁伊尼敦促他写出了他的第一篇小说《马卡尔·互德拉》。他把这篇小说投向《高加索日报》,引起了这家报纸编辑部关注的时候,就当场取了一个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按俄语说。高尔基是“苦”的意思。这个笔名的意思就是“痛苦的马克西姆”。
马克·吐温名字的由来
世界著名的讽刺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原名塞莫·郎荷恩·克列门斯。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门罗县一个地方法官的家庭。他的笔名,说来有段来历。
马克·吐温小时家贫,曾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领航员,立志“以船员终其身,愿死在机轮旁”,他饱览了密西西比河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为后来成为作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当时轮船在密西西比河上航行,通常以12英尺水深较为安全。当水手们喊出“两倍6英尺水深——MarkTwain”时,处于高度警觉的掌舵手就有了安全感,可以放心驾驶了。这段生活留给他深刻印象。后来,塞莫向一家报社自荐担任记者后,开始写文章,频繁地发表文艺作品。当他要离开热爱的领航员工作时,感到无限的眷恋。为了纪念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他就选用了水手们常喊的“马克·吐温”这句话,作为发表文章的署名。这表明,他对“豪迈而艰苦的”掌舵职业的热爱。他曾说,他是将舵手看做是美国“全国主干指密西西比河的国王和主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