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时间:2015-07-06 15:51:57   作者:海菲  
裕固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人生性豪爽豁达、热情好客,关于裕固族,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下面就由易安居从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的角度给大家详细介绍裕固族的民族风情。
 
 
 
裕固族简介
 
裕固族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有丰富经验。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建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畜牧业得到较大发展,现在自治县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自治县还建有牧场和养鹿场,产有鹿茸、麝香、熊胆等珍贵药材。
世世代代的游牧生活使裕固族形成了崇尚骑射的习俗,无论男女都有较高的骑术,即便在婚礼上也离不开骏马和弓箭。
按分布地区,裕固族使用三种语言: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尧乎尔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恩格尔语和汉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由于本民族的文字失传,民间口头创作便成了裕固族民族艺术的主要形式。
裕固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过去,他们不仅住的是毛毡帐篷,穿的衣服、鞋袜,吃的肉、奶是畜产品,而且生产和生活上用的大部分用具也都是毛皮制成的。现在,已有一部分人改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裕固族的祖先,可追溯至古代的回纥。回纥是古代突厥语“团结”、“联合”的意思,是他们的自称。公元745年,建立了回纥汗国,汗国的疆域包括贝加尔湖以南,阴山以北,兴安岭以西和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草原地区。在汗国存在的近百年中,草原上各游牧部落以回纥部为核心,逐渐融合团聚成为统一的回纥族。从那以后,回纥已经成为一个包括草原各游牧部落的古代民族的名称了。回纥汗国的历代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册封,成为唐朝的属国。
公元84O年,汗国在天灾和外敌的夹击下崩溃。部众分几支向西、向南迁徒,其中一支沿弱水南下到达了河西走廊的甘州(今张掖)一带,被称为甘州回给,也就是日后裕固人的祖先。这支回纥人到895年占领甘州城,建立了独立政权。公元1208年,甘州回纥政权在西夏的进攻下崩溃,各部四散。其中一支退处敦煌以南,柴达木盆地以北,西到罗布泊、若羌一带,自称“撒里畏兀尔”、“撒里”“黄”的意思,因此汉文史籍又称其为“黄头回纥”。公元1226年,撒里畏兀尔人被蒙古军队征服。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在撒里畏吾尔地区设置安定、阿端、曲充三卫。15世纪初,塔里木盆地的叶尔羌汗国向东扩张,以武力推行伊斯兰教,信仰藏传佛教的撒里畏兀尔人被迫东迁,当时关外一些蒙古部落也与他们一起东迁到了祁连山麓,由于长期与当地汉藏等民族共同生活而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即今日的裕固族。
 
裕固族的传统节日
 
祭鄠博
祭鄠博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宗教节日,时间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也有六月初一或四月二十一日举行的。裕固族鄂博是用五、六米长的松木杆子围插成的,它被视作是民族的保护神。届时,家家户户都来祭也以祈消灾灭难、平平安安。同时在鄂博土加一些新的木杆,木杆的尖端缠上羊毛。人们还将带来的奶酪、酒等洒在鄂博上,然后四周点火、焚香,请喇嘛念经.在被称为“神羊”、从小不剪毛的公山羊右肩部拴上红、绿布条,头上抹些酥油,再往它头、背上浇水,待其全身颤抖时宰掉祭鄂博。仪式结束后,羊背肉酬劳喇嘛,剩下的分给参加祭祀的人。
 
祭罕点格尔
祭罕点格尔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祭祀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和立秋后举行。“罕点格尔”是一根细毛绳上缠各种牲畜毛和五色布条,下端有一个小白布袋,内装五谷杂粮,象征可汗与皇天,供奉在帐篷内右侧上方。裕固族人认为,这样可以避免灾难,一年四季吉祥如意。祭祀时请一位自称是天神附体的男性“也赫哲”主持仪式。地上铺一块红毯,上摆九小堆粮食和九盏缠有绿、白、兰布条的酥油灯,毯子上端放一方桌,上供一个扎好的芨芨草墩子,中间插上缠有布条的柳枝,仪式开始时,先要点燃酥油灯和柏树枝,让其散发香味,“也赫哲”将一只绵羊刺腹,掏出心脏、割下羊头一并放在盘中敬供。接着用开水烫羊拔毛,将一些羊毛塞在草墩里。他手拿一把装有酥油、奶子的勺,口中念念有词,绕着地毯、方桌和供品转圈,众人尾随。然后将灯扒倒,细心观察灯花的形状预卜吉凶祸福,并告诫主人应注意什么。仪式结束后,主人用羊心、羊头酬谢“也赫哲”,并将羊一劈两半,一半留下家人食用,一半送给请来的客人。
祭后第二天清晨,主人将芨芨草墩送往一固定地点,一周后将草墩内的布条和柳枝取回包好,供放在帐篷内的神龛上方。祭祀罕点格尔的时候,禁忌持枪、牧鞭者进入帐篷,忌讳穿红衣、骑红马的人走近帐篷。正月祭罕点格尔,每一家都要单独举行仪式,立秋后祭罕点格尔,可以几家或一个牧民点合请一个“也赫哲”共同举行仪式。每当搬迁时,要用干净的毯子将罕点格尔包好,到达目的地,先将罕点格尔请入帐篷,才能搬其他东西。
 
剪马鬃
剪马鬃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四月十一日后的几天内择日举行。裕固族人十分爱护牲畜,对于小马驹、小羊羔等幼畜爱如掌上明珠。当小马驹长至一周岁,进行第一次剪鬃,届时举行隆重的剪鬃仪式:请亲朋邻友,给马驹剪鬃准备出行。事先准备一个小盘,用炒面疙瘩在小磨盘中间垒一个五至七层的小塔,上浇酥油,表示既有中心,又有四面八方。再备一把锋利的剪刀,系上一尺长的白哈达。仪式开始,由两人牵来马驹,主人请来客中的能手操剪刀,给马驹剪鬃毛,被请的人互相谦让一番,最后定一位既会剪鬃,又能唱歌的人,手持剪刀,一面唱“剪鬃歌”,一面给马驹的鬃毛抹上酥油,先剪一绺拿进帐篷,献给所崇信的神,回来再剪,但他不能把鬃毛全部剪光,还要给其他客人剪,其它客人也是边剪边唱。主人将剪下来的鬃毛保存起来作为留念。剪完鬃毛,主人要款待客人。客人们借酒助兴,赞美主人家有了这样的骏马,今后一定会骡马成群,牛羊满圈。招待完客人,主人便骑上马驹在草原上串帐篷出行,表示马驹已长大。每到一顶帐篷,人们都要热情祝福今后一切顺利。
 
正月大会
正月大会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最隆重的寺院聚会。每年农历正月初十举行,为期六天。届时,男女老幼身穿新衣,成群结队涌向寺院烧香,点灯。喇嘛把红枣撒在人群中,以示一年平安,万事吉利。僧人们还要戴假面具,着盔甲或绣花袍跳神,围观的信徒们虔诚跪拜。跳神者在唢呐、牛皮鼓、锣、钹等乐器的伴奏下,时而高歌,时而起舞。节日期间寺院还举办酥油雕塑展览。这些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生动逼真的山川图案和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还有佛经故事和历史人物等五彩缤纷的油塑艺术品,在十五晚上的灯火照耀下,显得更为珍奇迷人。
 
四月大会
四月大会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举行。届时寺院的喇嘛、法台及僧人要闭斋,这期间喇嘛们禁止闲谈,忌食荤菜、辣椒、葱蒜,只喝些酥油茶;喝茶前还要漱口。开斋那天,附近的人都到寺院去,僧人首先漱口,然后,吃一种用大米饭拌酥油揉成的开斋团子,凡到寺院的人都要吃一点开斋团子。
 
六月大会
六月大会:俗称“过会”,是裕固族传统宗教节日。流行于甘肃肃南县裕固族居住地,各寺院会期时间不一,多在农历六月初一至十五日举行。届时,山区牧民要请喇嘛念平安经,并上山祭鄂博。去时人们手拿鄂博杆和清茶,来到规定的祭神地点,边向山上洒清茶,边祈求山神保佑。
 
九月大会
九月大会:亦称“十月大会”,裕固族传统宗教节日。流行于甘肃肃南县裕固族聚居区,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为期三天,系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逝世日而举行的传统宗教活动。节前寺院墙壁及门窗都刷成白灰色以示纪念。节日期间寺院内正中挂宗喀巴像,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寺院,向宗喀巴像上香、叩头,喇嘛、僧人诵经。寺院以手抓羊肉、油炸果子等食物招待参加者。
 
春节
春节是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节前,家家户户拆洗衣被,忙着准备节日物品。将一些布条及油炸果子、酥油、炒面、羊肉等食物,洒上酒,一起烧掉以示祭袓,还请喇嘛诵经祈祷,表示对先人的怀念。腊月三十日下午,选一块干净的空地点燃二堆火,然后放鞭炮,驱赶牲畜从火堆中间通过,以示在新年里人畜兴旺。这天将刀、剪、扫帚收拾起来,不到初五不得动用。还要将酥油、炒面、红枣等做成的塔形食品摆供在佛像前。晚上在帐篷及牲畜圈内外,挂上点燃的酥油灯。除夕夜全家老小围坐一起共吃年饭。饭后,老年人闲谈,年轻人则通宵达旦娱乐歌唱,以示辞旧迎新。初一拂晓,开始敬天神,每户拿一碗酥油奶茶,一捆芨芨草,绕帐篷行走,边走边用芨茇草蘸奶茶洒向空中,以示接神。年轻人手捧盛满清水的小铜碗,洒向帐篷,棚圈,以示吉祥。接着放鞭炮、烧香、点佛灯,跪拜佛像。晚辈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以红枣、茶叶或年钱相赠。早饭后各家相互拜年。别人赠送的礼物大多装在用褐子做成的口袋里,上面用一块折叠成三角形的白布封盖,以示吉祥如意,节日一直到农历正月初五结束。除夕夜点燃的酥油灯也到初五才熄灭。
 
裕固族的风俗习惯
 
裕固族日常生活习俗
按照裕固族的传统礼俗,老人会在门口把你让进帐篷,安排客人坐在左侧面朝门口的贴地板床上,这是贵宾席。最好按他们的习俗,先用双膝跪坐,然后盘腿坐下。一般是按男左女右分坐。当主人请你用餐时,不要站起来,更不得走动,也无须过谦,尽管吃好了。
裕固族待客真诚憨厚,讨厌虚情假意,并根据客人的身份、社会地位及与主人家的关系,将肉分成头等、二等,宰一只羊共分十二等。量人送礼,可由客人带走。民间传统有先敬茶后敬酒的习惯。在狩猎季节,裕固族还有野餐待客之习。
喝奶茶是裕固族人的重要习惯。过去的饮食特点是一日三茶,以茶为饭。一般到晚间才吃一点面食。所以有客人时,裕固人总是先请喝酥油炒面茶,然后才用手抓羊肉和青稞酒款待。客人在喝奶条时,一定要吃干净沉在碗底的“曲核”(一种呈块状的奶制品),这表示已经吃够了,要不然的话,主人会—个劲地给你添加。
裕固族人好酒,而且酒量不小。不少人能喝4斤白酒.有的妇女也能喝上斤把。以酒待客是传统习俗之一。他们的习惯是先吃后喝,在吃饱之后再喝酒。裕固族人喝酒从来不要莱,只是喝光酒,他们有个老规矩,就是用各种名目向客人敬酒,要干方百计地把客人灌醉,似乎只有这样才尽到了主人之谊。裕固人敬酒都是敬双杯。无论在场的有多少个人、只有两只小酒杯。在场的人要轮番给客人敬双杯。没有海量是难以招架的。
此外,裕固族划拳之风甚盛,程序复朵,花样繁多。几乎男女老少都会划拳。裕固族划拳有两种,一种是叫拳,与汉族的差不多。另一种是哑拳,是不叫喊的。双方每次只伸出一个指头,按拇指大于食指、食指大于中指、中指大于无名指、无名指大于小指、小指大于拇指的顺序决定胜负,如果双方出的是不相邻的两指,则无胜负,重出。这种哑拳只有妇女、小孩或不会划叫拳的人才采用。
 
裕固族的婚俗
咬手表爱是是西双版纳瑶族婚恋中一种饶有情趣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即男女青年在定情时,伙子需在姑娘的手上咬上一口,表达爱的忠贞。瑶族青年在举行过成年礼以后,便可开展社交活动,自由寻侣。初期的谈情说爱,多称为“唱风流”,即以对歌的形式交流感情。“唱风流”时,不能赤裸裸地谈情说爱,只能用隐语、比喻暗表感情。按照传统古规,本寨男女青年不能对唱、只一男一女不许对歌、在家中和劳动时也不能相互对歌。“唱风流”多在开展节庆活动和有人举行婚礼时借机举行,并且只能集体对唱。平时青年人要“唱风流”,只好集体离寨,邀请外寨姑娘到寨外对唱。受到邀约的姑娘也举寨出动,集体与男青年对歌,如果受到邀约避而不往,就是不懂礼节的人。
年轻人在生产劳动中结识,又通过节庆活动和“唱风流”对歌交流感情,暗中选择好自己中意的人之后,便寻找机会单独接触,表达爱慕之情。经过反复接触建立了感情,便进行幽会。当双方都觉得情投意合,要确定爱情关系时,男青年必须要含住女青年雪白的手臂咬上一口,以表达爱情的坚贞,民间有谚语说:“咬手疼进心,爱情才忠贞”。咬手时,要掌握好用力的分寸,咬得太轻,会被姑娘视为爱得不深;咬得过重,在姑娘手上留有伤口,一旦被人发现,又会成为笑柄。因此,伙子咬姑娘的手时,得慢慢用力,使姑娘感到疼痛难忍即可,切不可将皮咬破。其实,心心相印的男女,都心有灵犀,咬到什么程度为“爱得深”,男的清楚,女的也自会作出暗示。一经咬手,即表示定情,双方都应该把自己准备成亲的事告知父母,经双方父母同意,共同协商成婚的有关事项。
 
裕固族的食俗
奶和茶在裕固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民间有一日三茶一饭或两茶一饭的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一般都先将凈水或刚开锅的茶舀一勺洒在帐篷周围,意味着新的一天已经开始,然后调入酥油、食盐和鲜奶反复搅动后即可饮用。如果再加上酥油、奶皮、曲拉(奶疙瘩)、炒面、红枣或沙枣就可当早点了。中午也要喝茶,到了晚上,待一切劳动结束后,才开始正式吃饭。晚上吃的饭一般以米面为主,有米饭、面条、面片等。
裕固族平时喜食牛、羊肉,通常把牛、羊肉做成手抓肉、全羊、牛、羊背子(即把完整的牛、羊臀尖带骨煮熟上桌)、焖羊肉条、风干羊肉干、牛、羊杂碎汤等。除牛、羊肉外,也食猪肉、骆驼肉、鸡肉或炒菜。食用牛、羊时常佐以大蒜、酱油、香醋等。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牧民平时很少吃到新鲜蔬菜,只能采集些野葱、沙葱、野蒜、野韭菜和地卷皮(类似木耳)等野菜。秋季草原上到处都有鲜蘑,所以鲜蘑是入秋后常食的菜。
裕固族的奶食品主要用牛、黄牛、羊奶为主制作,有甜奶、酸奶、奶皮子、酥油和曲拉。裕固族还喜欢在大米饭里、粥里加些蕨麻、葡萄干、红枣,拌上白糖和酥油,或在小米、黄米饭内加些羊肉丁、酸奶,作为主食。
裕固族平时还喜将面粉做成面片、炸油饼、包子等,最拿手的是吃水饺,到了冬天,家家都要做许多饺子,然后冻起来,现吃现煮,有的人家甚至一直可以存到春天大忙时再吃。
典型食品:裕固族用羊肉制作各种菜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肉肠和支果干。
 
裕固族的居住
他们住的是帐篷。这种帐篷是用耗牛毛编织的毛毡做成的。一般长约5米、宽3米、高2米,四周用牛毛绳拉紧固定。坐在帐篷里似乎能看见星星点点的天空,但却不漏雨,且能遮风.帐篷内左侧是用原木搭成的贴地板床,大约占帐篷的一般,上面铺着厚厚的毛毡,这时全家人安睡、谈天、用餐之处,也是会客厅。帐篷的右侧就是厨房。他们烧的是干牛粪,这种燃料火力挺大。既没有什么怪昧,也没有那种呛人的浓烟。
 
裕固族的服饰
裕固族妇女的头饰颇富有民族特色。当姑娘到了15岁时,要戴“萨达尔格”,意味着姑娘长大成人,可以婚配了。“萨达尔格”是在用红布做成的一块方形布牌上,缀以贝壳和各色珊瑚而成。
裕固族妇女有戴帽子习惯。这种帽子是用白色羊毛压制的毡子制成,前缘镶有两道黑边,帽沿不宽,后沿微翘,前沿平伸,帽顶缀有红线穗子垂在帽顶周围。有的还饰有各色花纹,戴在头上像一只倒扣的喇叭,很是别致。
未婚少女和已婚妇女的帽子略有不同:未婚少女的前额戴“格尧则依捏”,即在一条长红布带上边缀以珊瑚珠,下边缘是用红、黄、白、绿、蓝五色的珊瑚和玉石小珠串成的许多穗,它象珠帘一样齐眉垂在前额。梳五条或七条发辫,辫梢内有彩色的丝绒线,系在背后的腰带里。盛装的妇女,戴宽沿圆筒平顶帽,帽顶上垂下大红彩络。已婚妇女戴长形的头面,即先将头发梳成三条辫子,一条垂在背后,左右辫由耳后垂在胸前。头面是三条,系在三条发辫上,每条又分三段,是用金属环子连接起来的,上面镶有银牌、珊瑚、玛瑙、彩珠、贝壳等饰品,构成美丽的图案。戴的头面要求上齐耳环,下至长袍底边,头面长短以身材高矮而定。
在阳光的衬映下,裕固族妇女的帽子显得格外华丽庄重,富有民族情调,走起路来,珠贝、银牌等头饰互相撞击,发出清脆和谐、富有节奏感的叮当声,十分悦耳动听。
 
裕固族的丧葬
瑶族都实行土葬,老人垂危时,便为之梳头、淋浴、穿寿衣,亲属守侯“送终”。死后移置厅堂(男左女右),全家举哀,子女前往亲友报哀,择吉安葬。停柩一般三天,请师公做“道场”。家贫者则一碗水为之“开路”。死者若是师公,则要请同等水平的师公念咒,将尸体用红布捆在坐凳楼梯上,法事完后才入棺。
出殡时,师公只引送到门口,由孝男或孝女,手持火把或菜刀引路上山。高山瑶不讲究什么“风水”宝地,只要在离住房不远的山脚,选上一地,即行安葬。
现在,瑶族已经实行殡葬改革,丧葬办法开始试行火葬。
 
裕固族的禁忌
1、禁食驴肉、骡肉、马肉;
2、忌单手给客人奉茶、敬酒;
3、忌在火中投入或烘烤不洁之物;
4、忌将刀、弓箭、针等利器对准火;
5、晚辈禁叫长辈名字,俗人禁呼喇嘛名字;
6、进入寺院经堂,必先脱鞋迈左脚,用袖口捂嘴,左手点长明灯;
7、妇女进寺院不得随意走动,行走、叩头必须靠边;
8、乔迁新居必须选择吉日,忌虎日、狗日、鼠日、蛇日等凶日搬迁;
9、忌腊月、六月动土;
10、忌持枪支、鞭子或带生肉、狼皮、狗皮等进入裕固族帐篷;
11、忌穿红色衣衫做客裕固人家,进入帐篷男居左、女居右;用餐时不得随意走动或站立。

相关文章
最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