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属猴的传说和来历

时间:2016-09-22 11:47:40   作者:feifeng  
在生肖的配属中,申猴是相匹配的。猴非家畜,与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关系,比不上六畜来的密切。可是,尽管中华各个民族的生肖名单不尽相同,但是也都把猴归为其中的一员;国内外的生肖名单参错不一,但是也少不了猴,这也正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猴的魅力。
 

据有关史料记载,十二生肖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出现,最迟在东汉时定型,至唐以后在全国普遍应用,并影响到东亚周边国家。斗转星移,送走未羊,迎来申猴,为啥要把猴与申时相对应呢?民间说法不一:其一、猴善伸屈攀登,有伸展之意;其二、申时(15时至17时),日头偏西,气候清爽,猴群下山觅食,十分活跃,于是人们就把申时与猴子联系在一起,故申时又称“哺时”。
 
古教书先生有句口头禅“家有斗米粮,不做猢狲王”古人曾以猢狲王来讽刺奸臣秦桧。据说,秦桧早年家境贫寒,曾做塾师混日子。学生尽是些顽皮捣蛋的孩子,秦桧管束无方,心生烦躁,便写牢骚诗“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后来秦桧得中进士几番苦心孤诣地钻营之后,终于当上了南宋丞相,炙手可热。他居朝廷高官,反对武装抗金,一心屈辱议和,正中宋高宗赵构的下怀,后来他被封为申王。消息传开人们记起当年的那两句诗,讥笑这个投降派的奸臣“秦桧这回真的做了猢狲王”申属猴正可谓猢狲王。
 
十二生肖属猴的传说和来历
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九位。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与人类同属哺乳动物中最高级的灵长类。使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猴子的轻灵黠慧,也确实惹人喜爱。自从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问世以来,乐观豪迈的孙悟空,使猴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得到充分的张扬,并大大地丰富了汉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古籍《白虎通》云:猴,候也。说猴子看见人设置食饵机关,就登高四望,善于观察等候,由此得名。古人还认为,猴是象形字,《说文》的“猴”字就像一只母猴。

古人将能在指间笔筒嘻戏的“墨猴”、捕鼠胜猫的蒙颂、最常见的猕猴、身形较大的猩猩、长臂猿、狒狒以及传说中体型巨大、能食猿的“独”,皆归于猿属。其名称有猴、狙(jū居)、狖(yòu右)、猱(náo挠)、猿、狨(róng茸)、獑(chán蝉)、猦(fēng 风)、蒙颂、猢狲、狒狒、猩猩、山魈等十余种,有的字现代词典、现代电脑已经没有储存。

流行2200多年的干支纪年法中,猴与“申”相配。有研究者认为,“申”字造字之初,象两只母猴相对之形。照此说法,申、猴二字从造字之始就有关系,对不对呢?只有造字的苍颉老先生知道了。

郭沫若先生考证,从神话人物帝喾(kù酷)为动物神祇(qí奇)猴,可以推断猴曾被当作原始图腾。他还进一步认为,猴最初还会是殷人的图腾。殷人认为自己部族的“高祖”是猴,倒是暗合进化论的观点。大部分中国人不知道猴子曾当过图腾,但一直视猴子为吉祥物。猴之吉祥在于它与“侯”同音。

侯是古代爵位,《礼记》云: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古人希望升官封侯,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为此人们还创造了许多吉祥图案。例如猴骑马上的“马上封侯”,猴提金印挂于树上的“封侯挂印”,母猴背着小猴的“辈辈封侯”等。这些图案常见于古代官府屏、壁之上,也见于画稿、文具、什器、玉雕上。

古书上说,养马的人在马厩(jiù旧)中养一只猴,能防止马群得病。旧时中国西南高原上的行商,驱赶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带一只猴子同行。据说,猴对骡马的疾病很敏感,常能帮人发现病马,以防瘟疫扩散。住店前先让猴子嗅一遍,无疫情方安置马匹。于是,民间也有猴能避马瘟之说,猴也得了“避马瘟”之别号。《西游记》中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就是取“避马瘟”之谐音,让孙悟空掌管天马,应该说是“专业对口”。至于老孙嫌科级待遇太低,另当别论,但猴子是防止瘟疫的吉祥物,确是事实。

台湾省高山族卑南人有“猴祭”,那是男孩十二、三岁时的传统祭仪,通常在十一月间早稻收成后举行。祭礼上要牺牲一只猴子,旨在培养少年的尚武精神。贵州省荔波、独山一带的布依族有“猴节”,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带着节前准备的“香藤粑”,涌上山顶唱歌狂欢,孩子们像山猴一样满山乱蹿,山野沸腾起来。妇女们还要晒种、选种,男人们检修农具,猴节一过就要下地忙农活了,所以猴节又称“动土的日子”。
 
生肖猴的象征意义
“猴”本来就是“候”也同“侯”。“候”的原义为“伺望,观察”,是猴性机灵聪明的一种表现。古人说,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也就是说,猿猴生性聪明警觉,善于识别猎手的诱饵,发现食物并不轻易去取,观望探察甚久,感到确实没有埋伏方才行动。http://www.zhouyi.cc/

“侯”,是对美猴的称赞,引申为一种美。《诗经》上有“海直且侯”一句,《韩诗》解释说:“侯,美也。”转引为古代贵族爵位的第二等,所谓“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又泛指封有爵位的地方君主,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诸侯。秦汉时代,封侯拜将。于是封侯使“猴”增添了一种吉祥的象征意义。但是唐代诗人李白写道:“生不愿万户侯”,表明观念有所变化。

“侯”姓,相传出自黄帝时的史官仓颉,本为侯冈氏,后简称侯姓。史载,春秋时晋国有侯氏。战国时魏国有著名的隐士侯赢,曾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汉代有大司徒侯霸。唐代有宰相侯君集。明末清初有才子侯方域。现代有著名的相声大师侯宝林。

“猿”,本为“袁”,“袁”字极像猿猴形,连尾巴都画出来了。故传中白猿常自称“袁公”。“袁”姓相传出自于大舜的后代,春秋时陈国有上卿为袁氏。汉代有流传甚广的“袁安卧雪”的故事。东汉末有曾同曹操争霸的袁绍和袁术。唐代有宰相袁智弘。明代有号称“公安派”的文学家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清代有著名的诗人袁枚。

“禺”本是描绘猿猴形貌的一个象形字。鲁迅《故事新编》说,大禹的禹,其实就是“禺”,也是由“大猴子”变来的。“禺”又通“寓”,大约是把猴子关进屋里,便叫“寄寓”,后代渐渐人化为人的寓所。“禺”又通“愚”,暗示猴子摆脱愚昧才能进化为人。"犹”,也是描摹猴态的一个字。它的金文字形有些像猴子偷酒食。传说“犹”是疑心最重的猴子,一遇到风吹草动,就惊恐地攀上爬下,犹豫不决。“犹豫”、“犹疑”皆因此得名。

“狙”,是古代普遍用以表示猕猴的字。养猿猴的人便称为“狙公”。“狙”在历代话语中多用来表示“狡黠、伺机”之意。于是出现了“狙伏”、“狙击”、“狙伺”、“狙诈”等一系列词语。
 
“独”也是表示一种猿猴的字。据说它秉性孤单,不合群。“孤独”之义大概由此而来。于是产生“独立”、“独行”、“独夫”、“独裁”、“独来独往”等一系列词语。“独孤”姓,是一种少见的复姓。出自在古代匈奴独孤部。晋代人居中原,唐代以年逐渐汉化。 
猿猴俗名“猢狲”,亦称为胡孙。因而“胡”姓和“孙”姓也与猴子结下不解之缘。

“胡”姓,相传也出自大舜后裔,周代封于胡,因以为姓。胡为小国,被楚国灭掉。宋代有资政殿学士胡诠。明代有文学胡应麟。现代有著名学者胡适。“孙”姓,古代相传有三支。一支出自“姬”姓,春秋时卫国武公的后裔。一支出自楚国,孙叔敖的后人。另一支出自齐国,陈田氏的后代。春秋战国时期有著名这事家孙武、孙膑。唐代有医学家孙思邈,书法家孙过庭。特别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更使“孙”姓威名远扬。 
相关文章
最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