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取名的禁忌有哪些
时间:2015-03-16 16:09:34 作者:小倩 宝宝取名看似简单却非常复杂,中国人给宝宝起名注重音义和谐,因此有很多忌讳。有些名字非常不错,与姓氏结合起来却很糟糕,比如史、朱、吴、范、胡、殷、贾这些姓氏取名时要特别注意取名所选用的字与姓氏之间要合理搭配,否则容易给小孩留下阴影。另外起名的禁忌是随着时代变化的,曾经不忌讳也许现在忌讳了,现在忌讳的也许将来不忌讳了。下面易安居算命网整理了一些当下宝宝取名的禁忌供大家参考。
宝宝起名的禁忌
1.起名忌粗俗
起名忌粗俗主要是指起名的用词俗气等。如石头、狗仔、毛小等。
2.起名忌用洋词
起名忌洋词主要是指起名的用词是外来词汇。如约翰、玛丽等,我国是文明古国,词汇丰富,有足够用词来起名,所以不必起洋名,以免不文不类。
3.起名忌用过分夸张的词汇
起名用过分夸张的词汇不符合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对他人的不敬,容易引起他人反感。使自已处于不利的境地,所以起名应注意起谦虚的名字,忌用如独霸、无敌等名字。
4.起名忌用某些不祥动物的名字
起名忌用一些不祥动物的名称。如鼠、狼、蛇、蝎等不祥动物的名称。但一些吉祥动物的名称可用于起名,如虎、豹、彪、燕等表现英雄气势的吉利名称却适宜于起名。
5.起名忌用一些称谓或辈分的词
起名忌用一些称谓及表示辈分的名称。如爷、妈、爸、孙等。但诸如“祖、儿”等字必须要有其他字配合方能用于起名,如念祖等。
6.起名忌用带女字旁的贬意字
带女字旁的贬意字忌用于起名,如婊、娼、妓、奸等。
7.起名忌用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的名字
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的名字有的不适宜用于起名,如孟姜女、孙悟空等名字。
8.起名忌用自吹、自贬的词
起名忌用自吹、自贬的词,如万寿、万敌、拙、愚等均不适合于起名。前者过于自夸、自吹,后者过于自贬、自贬,若取用,均非吉样之兆。
9.起名忌用绕口的字
绕口的字若用于起名,会使人读、听费劲,甚至读错、听错。如名字为:金镜清等。
10.起名忌用冷僻的字
用冷僻的字起名,只能给自已带来更多不必要麻烦。所以起名应多提倡使用常字,只要其五行符合命理用神五行即可。
11.起名忌用读音不雅的字
起名忌用读音不雅的字,名字的读音要响亮、顺口。不要起谐音不雅的名字,如朱石谐音为“猪屎”,丁会师谐音为“定会死”等名字。
12.起名忌用字浅露
起名最好含蓄一点,类似于“万富、伟大、豪杰、英雄”等名字就太浅露了。容易引起别人反感,起这样的名字的确不是好名字。
13.起名忌用字没有意义
起名必须使名字具有吉祥等义,若名字没有含意、不顺畅、搭配不和谐,甚至违背常理。那便失去了起名的意义了。
14.起名忌用消极的字
起名忌用消极的字,而消极的字包括纤弱型、忧伤型、灰暗型等。如忍之、国哀、懒予等便代表上述三种类型的名字。起名应当起具有教育作用、鼓舞作用、审美作用和益智作用。因此,用消极的字起名,不会成为好名字。
15.起名忌用多音字
起名若用多音字,会使名字难以准确读出,并产生名字歧义,甚至造成曲解。如“长行”这名字,读法不同,字义也完全不一样。
16.起名忌用男女名字不分
起名忌用男女名字不分,就是指男生的名字女性化,指女生的名字男性化,从名字看常把性别混淆。男生的名字应具性格刚强、气质粗扩等性,女生的名字应具性格柔和、气质文雅、作风细腻等性。
17.起名忌用丑陋的字词、事物或现象
起名忌用丑陋的字词、事物或现象,若用丑陋的字词作名字,是对人的不尊重。一些动物如猪、狗,一些令人厌恶的小动物如鼠、蝇,一些令人不快的动物如狐狸,一些社会现象如牢、篱,等等。均不能用于起名。
18.起名忌用凶祸之字
起名忌用诸如凶、邪、劫等的凶字。因为这些名字不吉利,会给人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19.起名忌用恶劣的字
起名若用恶劣的字词,容易给人造成颓丧感、压抑感,而毫无生气和鼓舞向上的名字是不可取的。如缺、贱、寒、弃等字词。
20.起名忌用嫌疑的字
起名忌用嫌疑的字,所谓嫌疑的字,是指人们特别敏感的字,如乌龟、王八、绿帽、秃等。还有一些谐音字,也应避免用于起名。
21.起名忌用贬义字
起名用的字必须音、义、形兼美。用贬义词取名,不符合义美的要求。
22.起名忌用赚人的字
起名所谓赚人是指赚人的便宜,容易造成赚人的词有两类,一类是用于表示尊长的称谓的字,如叔、伯、公、宗等,一类是表示官衔、职称及尊称的字,如丞相等字,以上字词均不适于起名。
23.起名忌用疏漏的字词
起名忌借用成语、但却疏漏其本义而选成名字语义不良的名,如黄梁等。
24.起名忌用语言或谐音不美的字
起名忌用语言或谐音不美的字,如姓吴名礼,易误为无礼。
25.起名忌用秽物不洁之字
起名忌用表示秽物和不洁的字,如脏、屎、屁等。
26.起名忌用表示疾病的字
起名忌用某些表示疾病和不祥的字,如灾、害、凶、难、疯、疮、殃等字。
27.起名忌用表示人体器官的字
起名忌用某些表示人体器官的字,如肠、脸、肺等字。
宝宝起名时禁忌的字
人名所以为名,是因为它具有自已的特殊性,在取名习惯上,不是什么字都可以入名的。
早在我国周朝时,就规定了取名的“七不准”,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取名禁忌,从那以后,取名上的忌讳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到了今天,又演变为:
1.忌用“丑陋”字起名
如:董狐牛牢
2.忌用“凶坏”字起名
如:黄天涡老虎
3.忌用“恶劣”字起名
如:叶光毕祖朽
4.忌用“嫌疑”字起名
如:金贵班之侣
5.忌用“伤残”字起名
如:孙膑苏郁文
6.忌用“赚人”字起名
如:宋行长高干
7.忌用“贬义”字起名
如:吴德叶光
8.忌用“狂妄”字起名
如:天一超杰
9.忌用“粗野”字起名
如:胡泥栗腹
10.忌用“绕口”字起名
如:胡富张昌商
11.忌用“繁难”字起名
如:王黼
12.忌用“怪僻”字起名
如:即罕见的字
13.忌用“过火”字起名
如:李慕愚
14.忌用“杂凑”字起名
如:毛铁桥林森火
15.忌用“萎靡”字起名
如:陈秋草孙默
16.忌用伟人、先贤之名起名
如:孔子
17.起名忌“直白”
如:谢天地彭商人
18.起名忌“浅薄”
如:黄山罗汉
19.起名忌“俗气”
如:华夏严肃
20.起名忌“异化”
如:即男女用字混淆
宝宝起名禁忌阐释
姓氏是宗族、家族血统关系的外在标志,是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客观规约性符号,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也就不能选择自己的“姓”。姓名中的“名”则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性代表符号,一般是由父母给取定的,是可以主观选择的。姓名只有二、三或四个字,“姓”是先天定下不能改的,占了姓名的一半,剩下“名”这一半可以主动选取,但选取的限制和忌讳实际上又是很多的。
取名字的忌讳、限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取名所用字(一至三个)本身形、音、义的制约,尤其是几千年文化、习俗积淀在这些字的构形表意中,形成多种复杂的涵义与色彩,也就形成了程度不同的禁忌、规避、限制,人们多能心知意会,但要说清其规律则非易事。
二是取名所选用的字与既定的姓氏用字之间的合理搭配,这种看似简单实则极为复杂的组合是千变万化的,既有形音义多层面的组合关系,又有政治、文化、习俗、心理等多方面的制约关系。总体说来,取名应选用形音义兼美、意向积极的字,避忌用纤弱、忧伤、灰暗等消极意象的字,更不能用那些给人颓丧、羞恶、压抑感的恶劣字词。
1、 忌用难避字、异形字、异读字
取名忌用难避字。汉字数量浩繁,适用于取名的用字并不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9353字(公元2世纪),南朝梁顾野王《玉篇》收16917字(6世纪),北宋《广韵》收26194字(11世纪),明初《洪武正韵》收32200余字(14世纪),清代《康熙字典》收49888字(18世纪),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56000余字,《中华字海》收85000余字。今电脑微软自带的“超大字符集”汉字字库有7万多字,而“汉字文化圈”(中日韩等)通用的大字库收字已超过10万。
《汉语大字典》最简单的字只有一画,如“一、丨、乙”等。最繁的一个汉字是有68画,代表唠叨不绝的样子,从四“龍”。数万汉字中,大多数都是难认难写而极少用到的冷僻字,不宜用作名字。
经统计,一般人认2500汉字就可以读报纸和小说了,认5000字就是较好的中学语文老师了。《新华字典》收1万来字,其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异体字和繁体字。据《十三经集字》统计,儒家经典从《诗经》《尚书》到《论语》《孟子》的“十三经”,原文也总共只用了不计重复的单字6544个。可见汉字累积的总数虽多,古今常用的其实并不很多。国家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审定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字”2500字,“次常用字”1000字,总共3500常用字。
名字是供社会大众使用的,大家都认识的3500常用字就是取名字首先应遵守的选字范围,超越3500常用字范围的就是非常用的难避字了,要有选择性的使用。非常用字中也有一些形音义都很好的字可以作为取名专用字,如从斜玉旁的“珞、璐、珈……”、从日旁的“昱、旻、晗……”等。取名用难避字会带来很多麻烦和尴尬,孩子上幼儿园、小学,老师因名字难认就不敢或本能地不愿点到繁难的名字,总是不点,弄明白了以后也就惯性地不点或很少点了,孩子不知道,以为自己在班上最差,老师总是不喜欢而不点自己,因此越来越自悲,对其成长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国学大师章太炎有三个女儿,他喜欢用《说文解字》中的本字,故选《说文》中四构件叠体的会意字作为三个女儿的名字,并把认识这几个名字作为男孩娶他女儿的最基本条件,结果女儿老大了还没有人来上门提亲,太炎先生着急,只好在亲友大集会上专门解释自己女儿的名字,这才有人来提亲,女儿们才嫁出去,女婿中就有后来国学功底很好的得意门生龚宝铨。(关于章太炎先生女儿的名字用字和故事,大家可以自己去查询)名字是要便利公众使用的,易懂易认的大众化(popular)是其基本属性,如果像太炎先生女儿们的名字这样需要专门讲析,就令人望而生畏了。
取名忌用形体不美的异形字。笔画过多的难避字不利于做取名用字,笔画过少、形体不美的字也不适于做取名用字,要用也须注意构成姓名的几个字之间的和谐搭配。“一、二、乙、七、卜、己、已、巳、小、子、干、于、卡、门、口……”等三画以下的字,形体单薄瘦弱,视觉欠美,不宜多用作名字,与其他形体美观的字配合使用还可以,只用它们相互组成名字就难看了,如“丁一干、门乙口、卜小巳”等名字就很不美观。“人、入、儿、大、飞、女、兴、长、也、企、亢、犬、夕、戈、矛、气、衣……”等字,即便笔画较多,也是形体结构欠稳而不美,相互组成名字也就更欠美观,如“马人飞、戈夕衣、矛长入”等名字立意并不差,但观感不美。“圆、囤、团、国、围……,闭、间、闲、闺、阁……”之类的字形过于方正而呆滞,如相互组成“国团圆、门闺阁”之类的名字,就显得过于死板而无生气,余可类推。姓名只有二到四个字,要注意避免用不美的异形字,注意字形结构的美观性搭配。
取名须慎用一形多音的异读字。汉语字少词多,要用四、五千个常用汉字表达数万个常用词,而且古代汉语又是以单节音词为主体的,多数情况是一个词只用一个字来表示,字总是显得不够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不断快速扩充,而汉字体系形成后是很难大量增加新字形的,于是就在改变部分读音的基础上,一字形兼表两个或多个词,形成了“异读字”,如:“分”读平声fēn是动词“分开”,读去声fèn是名词、量词“部分”(或作“份”),我们称之为“单字音变构词”。这类构词产生于周秦,兴盛于汉魏六朝,曾是汉语构词史上很长时期很能产的构词法,最多时,这种“一字形多音多义”的异读高达千例以上,唐初陆德明《经典释文》、宋代官修《广韵》和贾昌朝《群经音辨》等都辨析了千余例,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王念孙在其《音义异同》中辨析“辟”有11个不同的音义,“敦”有15个不同的音义,可见其音义派生十分复杂。唐宋以后,这种“单字音变构词法”逐渐被“双音合成构词法”所取代,演变到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了词汇的绝大多数,一字多词的“异读字”中的常用“异读”保留得不多。这保留不多的“异读”在取名中常常造成麻烦,一字形多音多义,在文章中有上下文语境意义限定而容易确定,取名字只用一两个字,语境义的限定或提示往往很微弱,使用者初次接触是不知该选何音何义的。如:朝,读zhāo为“早晨”,读cháo为“朝向、朝廷(代)”,取双名“朝南”有语境提示“朝向南方”当读cháo,若取单名“朝”,别人就不知该读哪一音了,取双名“朝阳”则有“早晨的太阳”与“朝向太阳”两读两义,也会令别人无所适从。留存到今天的异读字,最常用的有“分、行、为、朝、中、间、长、好、难、乐、相、将、藏、兴……”等,最好不要用这类字做单名用字,用于双名中也一定要有语境的限定与提示,不要让人去斟酌该取哪一音义。
2、 避忌各种重复
避忌直接重复祖先、圣贤及伟人的名字。西方人、中国的某些民族的姓名结构成分多,有以家族姓、祖父祖母姓名、父亲母亲姓名等多项为姓的,故与祖父、父亲同名是可以的。汉族姓名首先是直接继承历代相传的父姓(家族姓氏),如果再重复父辈、祖父辈及更远祖先的名字,就成了完全的重名,在习俗上大不敬,在技术上也该避忌。中国千年的传统是避讳先人名字(名、字、号、谥号)的,平常使用先人名字中的字及同音字都被视为大不敬,如南朝范晔因父亲名“泰”而必须辞掉“太子詹事”(太谐音泰)一职;唐太宗叫李世民,唐人就避忌“民”字而改用“人”;杜甫的母亲名海棠,他从不写海棠诗,父亲名闲,写诗从不用“闲”字;李贺因父亲叫李晋肃该避讳“晋”(谐音进)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一生抑郁不得志。北宋刘翁叟因其父名岳,避“乐、岳”,一生不听音乐不游高山。清康熙皇帝名玄烨,清代避用“玄”字,连引用汉代经学大家郑玄也得改为“郑元”;孔子名丘,清人避讳“丘”字,少写一竖作以示敬讳。我们今天不必如此避讳,但直接重复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的名字,完全重复圣贤、伟人的姓名,还是不妥的。试想,如果孙子与祖父的姓名一样或写来不同而念起来一样,如何区分?如果有人直接叫“屈原、孟轲、杜甫、赵匡胤”当然不好,即便取名“孔旨”(孔子)、“李四铭”(李世民)、“历大钊”(李大钊)、“马客诗”(马克思)等,也会使大家觉得不自在的。
避忌姓名用字在字形、字音上的简单重复。汉语有两个音节重复形成叠音词的传统,因此两字名的重复、单姓与单字名形成重复是可以的,如“李晶晶”(双字名叠音重复)、“丁叮”(姓与名叠音重复),但姓与双字名重复就不好了(姓名的韵律问题将有专文讨论),如“金菁菁、佟童童、冉再苒、鲁橹橹、骆洛洛”等就太犯重而不美了。姓名中各字的字形笔画应该和谐搭配,以观感舒适为宜,6-12画的汉字是使用率高且观感好(视觉效果好)的,姓名用字之间笔画数差别过大,如“丁灨、万鑨一、”之类,因比例失调而观感失重,当然不好,所以“戴山、魏丁”不如“戴露、魏韬”的观感和谐。反过来,字形过于相近或完全重复,因区别性差而会失去变化多姿的美感:象“木禾末、林木森、丰夆奉、高暠皜”之类显得很呆板重复;“何佑估、江河汉、扬扮护”虽念来有别但视觉上因同偏旁而显得过于呆滞。网络上说有人取名“乐乐乐”,虽然读音上姓读yuè名读lè而有区别,但姓名三字同形造成视觉上的僵硬感,一般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念才对,所以不是好名字。
避忌过高的重名率。古代已出现重名现象,如《战国策·秦策二》记载孔门弟子“曾参”的同名者杀人,别人两次来告“曾参杀人”而曾母都不信,第三次来告,曾母也吓得投杼逾墙而逃。史籍上不同时代有五个“公孙弘”、三个“朱买臣”。晋朝“李密”以《陈情表》著名,后魏“李密”以医术知名,隋末“李密”以聚兵瓦岗寨出名。明代嘉靖年间会试发榜三次有“王三锡”、四次有“王之臣”。南朝梁元帝萧绎著有《古今同姓名录》,已经开始关注重名问题。据张书岩、王保福《起名指南》(群众出版社1991)统计,明代余寅撰《同姓名录》13卷,收录同姓名1608个,涉及2750人;清人汪祖辉撰《九史同姓名略》,收录从《旧唐书》到《明史》的同姓名者10812个,涉及3万余人;近人彭作桢撰《古今同姓名大辞典》,收403姓16000个同名,涉及56700多人。当今中国有十多亿人,重名率过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语委据人口普查资料对百万以下的人名作抽样统计,结果重名率(名同,不计姓)都达 25%以上。如果就全国十三亿人进行统计,单字名的重名率会高达90%以上。根据采诗《起名有学问》(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引用2003年的统计数据,上海有“王小妹”13000多个;北京有几万个“淑珍”,其中王淑珍14000多人,刘淑珍13000多人,张淑珍11000多人。全国最高的重名是以十万记的,试想几万个同一姓名的人汇聚到一起,该造成何等的混乱。有的新班级有3个“张洁”,有的新兵连有5个“王涛”,点名时或一起答应或都不敢答应,只好用“大、小、男、女、黑、白某某……”来强作区分,实在艰难。避免过多重名的途径有很多,首先是大姓不能取单名,“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目前李姓超过8700万人,王姓超过8000万人,张姓超过7800万人,刘姓超过6000万人,陈姓超过5000万人,五姓共计超过3亿5千多万人。而“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19大姓就占全部人口总数的55.6%。大姓取单名的选择余地太小而最易重名,若只用常用字取单名,理论上3500人就出现一次重名,所以大姓避免取单字名应是起码的常识。姓名用字的长度是避免重名率高的重要因素,姓名加长一个字,区别率就会几何级增长。现在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把合适的父姓、母姓加起来成为双姓,再取双字名,重名率会降至最低,所以四字姓名应该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向。不要赶潮流取时髦的名字,穿衣可以赶时髦,过时了就换掉赶买新的,名字伴随人一生,上了学号、身份证就改不动了,不可不慎重行事。各个社会历史阶段都会涌现一些时髦的字眼,随意的父母们顺便用为孩子的名字,就造成高重名率。如上世纪初辛亥革命时期的“汉民、天仇、右任……”等勃发很强的民族意识,50年代初的“解放、建国、援朝、建桥……”反映了新中国的诞生与兴盛,60年代的“卫东、向东、卫红、卫兵……”等表现了文革的狂热且因赶时髦而形成超高重名率。当今信息社会的资讯检索极为便利,父母给婴儿取名字,不妨先上网多方搜索一下,显示的信息越少,表示重名率越低,然后放心去用,这是当前避免高重名率最直接最便用的方法。经统计,男性取名用字最频繁的是“明、国、文、华、德、建、志、永、林、成、军、平、福、荣、生、海、金、忠、伟、玉、兴、祥、强、清、春、庆、宝、新、东、光……”等字,女性取名用字是“英、秀、玉、华、珍、兰、芳、丽、淑、桂、凤、素、梅、美、玲、红、春、云、琴、惠、霞、金、萍、荣、清、燕、小、艳、文、娟……”等字,尽量避免用这样的高频字取名,稍大一点的姓氏无论如何也不要用前100个高频取名用字作单名,这样重名率才可能降低。日本1.2亿人口有近12万个姓氏,名字多些相重的也不会出现多少姓名全同的情况。当今中国13亿人口只有3500多个姓氏,古今姓氏总数约有22000多个,历代有增有减,总趋势是逐渐萎缩,明代的《姓觿》、《万姓统谱》收3700个姓氏,今天还略有减少。因此,汉族的姓名主要靠取名用字来区别,除了3500常用字之间的巧妙搭配外,为避免过高的重名率,还应该尽可能选择意义好、笔画不太多、不太冷僻而相对易认易写的非常用字作取名用字,数量在3-4万之间为宜。这一点,要与“忌用难避字”结合起来考虑,方能找到合适的度。
3、 避忌用不祥、不洁、不雅、不美的字
人们普遍的心理是:赞许真善美,希望福寿安康,喜欢高洁雅致,亲近大自然,追求富贵舒适,看重名誉地位,力争志向高远,等等,凡是与这些相违背的字眼,都不适合用作名字。具有消极含义的汉字数量不少,虽然避忌的程度有不同,避忌的理由是一样的,人们多能够下意识地忌用,但未必明白其中复杂的细微区别,故需集中地举例说明。
避忌灾祸疾病类字。首先,“杀、毙、死、亡、尸、丧、埋、葬、坟、墓、祭、奠、鬼、魅、魂、魄……”之类字最违犯人类忌死趋生的心理,是绝对不能用于取名字的。其次,是“灾、祸、患、殃、害、难……”等字不能用。再是“病、疾、恙、痛、痒、疮、伤、残、羸、弱……”等字也是忌用的。我们的古人有取名避灾的习俗,用否定字配不祥字眼以化凶险求吉祥,如:先秦有“徐无鬼、申不害”,汉代有“曹无伤、霍去病”,唐代有“李百药”,宋代有“辛弃疾”等,这样一破,反倒显出几分文雅之气,是大手笔,今人很少能取出这样破凶为吉、反拙为雅的名字来。
避忌不正不快之感的字。“歪、斜、邪、恶、歹、毒、凶、狠、坏、匪、盗、贼、偷、乱……”等邪恶坏毒类字不能用于名字,“哭、啼、泣、泪、涕、厌、烦、躁、闷、恼、冻、僵、硬、烫、烤、煎、熬、堵、塞、酸、辣、涩、短、萎、缩……”等令人感觉不快的字也不用于名字。当然,象“苦、辛、凉、冷”等字有艰苦励志的意味,激发人奋发向上,可以用来取名字。
避忌颓废孤弱之类的字。“迂、腐、痴、呆、孤、寡、悲、扭、捏、恍、惚、羸、颓、废、崩、溃、缺、漏、陋、卑、鄙、混、沌、晕、浑、眩、沮……”等字不宜用作名字,至于“愚、拙”等字有化用为佳名的,是因为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古训在。
避忌不洁的字。“屎、尿、粪、痰、污、秽、脏、臭、腐、烂、霉、膻、腥、臊、骚、屁、糟……”等明显不洁净的字,不用于名字。儒家文化认为人的身体是不洁净不雅的,故身体器官字多不用于名字,“肝、胆、肺、肠、胃、脾、臀、血、肉”等显然不用作名字,“脑、脸、颊、鼻、眼、睛、脚、趾”等也不用,而“心”可用是因为古人认为心能思考且有情爱,“手、身”能用是因为有好的功用,“头、脸、眼、脚”少用而相应的“首、面、目、耳、足”可用是因为后者古朴且又生出器官之外的新词义来了,如春秋晋文公名“重耳”,战国楚怀王名“熊心”,汉有赵王“张耳”等。生殖器官字最该忌讳,如同是鸟类共名的“雀、隹”可用作名字而“鸟”不可用,是因为男性生殖器象鸟形,且“鸟”与“吊”音近义通,古人用“鸟”指生殖器并作骂人语,《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缘没横罗鸟灾”蒋礼鸿通释:“鸟,骂人的话,和《水浒传》里的‘鸟人’‘鸟男女’的‘鸟’相同”。还有一个古代指女性生殖器的字更不能用于名字,今人因不知而可能误用,《说文》“也,女阴也,象形”段玉裁注:“此篆女阴是本义,假借为语词,本无可疑者”,是说“也”本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形字,后来才借表语气词的。传统文化轻视女性,“奸(姦)、妨、妒、妬、姘、奴、妓、婊、妖、嫌”等字都含不好的意思,多不用作名字。连类而及,表性别的“牡-牝、雄-雌”,雄性的“牡、雄”义好能作名字,雌性的“牝、雌”就不能作名字。文化是历史积淀并承传下来的,前人的禁忌形成传统的文化意识,我们必须遵循,否则就不舒服了。
避忌不雅的字。雅,是指合乎正统规范且高尚美好;俗,是指大众通行习惯且平庸土气。趋雅避俗是提高人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是人们必然向往的。就动物类字来看,平庸低俗的“虫、蛇、蠖、蚝、蛙、蚌、蚊、蝇、蚤、鼠、猪、狗、猫、鸡、鸭、鹅”等多不用于名字,“豺、狼、狈、罴、狍、猴、獾、狸”等性不好或无能的也多不用作名字,想象中高贵的“龙、凤、麒、麟”是高雅的取名用字,矫健勤劳的“牛、马”与温良的“羊”及用它们作偏旁构成的“半、告、物、特、犇;骄、骏、骐、骥、骅、骝、驰、骋、驾、驯、驹;美、善、祥、鲜、羕、群、羚、羡、羔、羹”等是很好的取名用字,威猛而高贵的“虎、豹、狮、熊”能作名字,高飞而美丽的“鹰、雁、鹤、鹊、莺、燕”等也是上好的取名用字。日常生活用品“缸、罐、碗、筷、锯、铲、钳、锹”是俗字,而带高雅英雄气的“刀、枪、剑、戟”等武器则常用作名字。“菜、葱、蒜、韭”等人吃的俗物不入名字,而“松、竹、梅、兰、菊、花、卉、草”等大量的植物被赋予浪漫优美的寓意而成为上好的取名用字。比较来看,“吃”俗“食”雅,“喝”俗“饮”雅,“球”俗“珠”雅,“泥”俗“塗”雅,“跑”俗“奔”雅,“洗”俗“沐”雅,“睡”俗“眠”雅,等等,前者多不用作名字而后者多用。取名字的求雅避俗是可以不断提升的递进过程,比如要想以“志向高远”之意为名字,一般取“志高”也不算俗了,但诗人取名“徐志摩”,“摩”本是用手摩擦,引申有砥砺而迫近义,曹植《野田黄雀行》有“飞飞摩苍天”句,形成“摩天”一词表示高远,且“摩”常用于佛家词语的翻译而更具哲理意味,所以“志摩”比起“志高”来就高雅得多了。同样的,诗人“戴望舒”原名“梦鸥”,后者因直白而显然比前者俗气些;“林徽因”本名“徽音”,“徽”是系琴弦的绳子,“徽音”是较直白的“琴音”义,改为因果之“因”,就涵义深广得多也雅化得多了;“董必武”原来号“壁伍”,改名后也显得雅致了许多。
避忌过度夸赞的字。给孩子取生猛威烈的名字如“豪、强、猛、刚、烈、闯、彪”等,虽刚强有力,但显得愣拧不羁而略嫌过火,若再进一步取“伟大、独步、天尊、胜天、柱天、雄才、超人、超群、主众、国权、豪杰、豪强、超杰、万富、霸主、无敌”之类的名字,就太浅露而过火,易引起反感。谦虚谨慎是国人的传统美德,无知的狂妄自大和粗俗的过度夸赞,都会遭人鄙视的。
清代以前,乃至建国以前,生下孩子取名字,至少请个私塾先生先取名后取字,普遍趋雅避俗。建国以后,知识分子工农化而地位大降,全国人民取名趋于直白刚硬以显“革命性、大众化”,非“军、兵”即“工、农”且不离“战斗”,真是俗到家了。这种影响是巨大的,至今还会使人明显感觉到当代人的名字远没有建国前人的名字好听,更比不上古人有韵味。如“富强、福贵、有财、连升、金宝、来发、光明、兰英、翠花、香草、美丽”等直白粗俗的名字随处可见,而“前进、胜利、奋斗、革命、成功、学军、继红、红旗、健康”这类粗糙生硬的名字根本就与优雅的姓名文化格格不入。雅化的丢失容易,雅化程度的提高很难,需要整体国民文化修养的普遍提高,在当今这样一个金钱至上、娱乐趋俗的时代,国人整体名字的雅化恐怕不是短期的努力就能够办到的,得一点一滴地慢慢教化、陶冶与提升。
4、 避忌姓名谐音所隐含的不雅
谐音,是指字、词的读音相同或极为相近,《说文》“諧,詥也,从言从皆”,皆、合都是相合之意,故“谐”本是指言语(语音)的相合。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书》、《礼》、《易》、《春秋》”,诗是排在“五经”之首的。诗首先讲究韵脚字的和谐押韵,故古代诗文十分重视语音协和的“谐音”。具体应用,除了诗文押韵、平仄交错谐和外,避讳也主要用谐音,李贺就因父名之“晋”谐音“进”而终身不能考进士。借谐音字祈求福寿富贵,古今中国人都乐此不疲。以“鹿”谐音“禄”,以“枣”谐“早”,以“桂”谐“贵”,以“鱼”谐“馀”……,不一而足。至于数字“四”谐“死”、“八”谐“发”等,更是无所不在的心理禁忌与祈愿。
名字上的这种谐音祈愿与避忌的故事古今有很多,好的名字谐音会给人带来愉悦与好运,不好的名字谐音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扰或隐患。父母给孩子起名字时一定要反复考虑,不能犯这类隐含不雅甚至很糟糕的谐音忌讳,那会给儿女造成永久的心理压抑和负担,严重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
好的名字谐音故事是很有幸的,如: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有洁癖,选女婿时挑了个名“拂”字“去尘”的青年,认为他肯定非常爱干净。唐玄宗登基之年钦点“常无名”为状元,因《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笃信道教的皇帝喜欢“常无名”这充满玄机的名字。明世宗朱厚熜宣称点状元前夜梦中听见雷声,硬要钦点一个名次落后而叫“秦梦雷”的考生为状元。清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已七十九岁高龄,在审阅科考试卷时把名次较后的一个叫“胡长龄”的考生钦点为状元,因为这位高龄皇帝出生“胡”地的满族,又正希望长寿。同理,老年蒋介石在台湾庆寿,见一低级军官名“王多年”,就不断越级提拔,使他晋升到最高层的军阶。
因名字谐音得祸的故事是很不幸的,如: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七记:宋徽宗政和年间,下圣旨对以“君、皇、圣”三字为名者革职处罚并责令改名,又依奏不准用“龙、天、帝、上”等字为名字。江西平乐县有人叫“孙权”、浮梁县有人叫“刘项”,县丞上书说他们“取霸者之迹以寓其名”,即有图谋不轨之意,应当处罚。明代永乐二十二年举人“孙日恭”殿试第一名该点状元,榜眼是邢宽,但发榜时邢宽成了状元,孙日恭降为第三名探花,因为皇帝认为“日恭”组合是暴乱、暴君之“暴”字,而“邢宽”则含“行政宽和”之意。清朝大兴文字狱,举子“范鸣琼”、“王国钧”科考成绩优秀,却被人告发姓名分别谐音“万民穷”和“亡国君”而受到贬抑。雍正朝礼部侍郎查嗣庭任江西考官,选《诗经·商颂》中的句子“维民所止”作试题,被告发“维止”是“雍正”二字去掉头顶上的笔画而成,寓意“砍去雍正头”,酿成杀戮无数的大文字狱。乾隆间广西学政胡中藻用《周易》象辞“以乾三爻不象龙”为试题,被人告发“龙”谐音“隆”,题中“乾与隆(龙)分开”且“不象龙(隆)”,暗示乾隆皇帝分尸断首,于是胡家被满门抄斩。有的名字谐音祸患是莫名其妙的,如顺治十二年科考拟定状元是太仓人王揆,正迷恋戏曲的少年皇帝福临听唱名时,由“王揆”谐音想到的是《王魁负桂英》中的“王魁”,顺口问:“是负心王魁耶?”于是王揆立马被降入第三甲。光绪二十九年特科一甲一名是广东人“梁士诒”,有人告发这名字是“梁头康尾”,因康有为字“祖诒”,慈禧太后最恨梁启超、康有为,就认定这梁士诒是康、梁同党,下令追查,梁士诒闻风吓得连夜逃出北京城。近人有精于账目者名“龙柏材”,商家都不敢用他,怕他太“能破财”了;还有会经营者名“全培光”,还没有经营就“全赔光”了,还敢用他么!
这类隐含不雅谐音的名字很容易被人们忽略,不点破时相安无事,一旦点破,尴尬难堪,会成为挥之不去的压抑烦恼的精神负担。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隐私难以得到很好的保护,网络闲人及好事者很多,有专门盯着这类名字而以揭其隐含的不雅谐音为快事者,防不胜防。因此,今后取名字的父母尤其需要耐心细致地反复斟酌,不可疏忽大意,一旦这类不雅隐含公开成了孩子的绰号或笑柄,他(她)会非常难受的,届时悔之晚矣。网络上举例的谐音名字很多。为给后来者提供借鉴,选录一些如下:
宫岸菊(公安局)、尤咏慈(游泳池)、蔡仕长(菜市场)、马铃淑(马铃薯)、包糜华(苞米花)、吴嫣梅(无烟煤)、吴安全(无安全)、胡理经(狐狸精)、白俨郎(白眼狼)、梁良枪(娘娘腔)、范统(饭桶)、范建[剑](犯贱)、夏建(下贱)、 夏建仁(下贱人)、董阁遒(懂个逑)、秦寿生(禽兽生)、傅部详(父不祥)、范坚强(倒过来念:强奸犯)、 牛[朱、马、郎]逸群(牛、猪、马、狼一群)、杨宜知(羊一只)、朱史(猪屎)、朱长智(猪肠子)、韩渊(喊冤、含冤)。陶华韵(桃花运)、陆珊典(露三点)、庞光(膀胱)、杜绮燕(肚脐眼)、高玩(睾丸)、殷敬(阴茎)、扬伟(阳痿)、韦歌(伟哥)、经烨(精液)、殷稻(阴道)、焦佩(交配)、吕运赋(女孕妇)、刘铲(流产)、吴乐晶(吴月经)、赖玥金(来月经)、魏生津(卫生巾)、魏笙梓(卫生纸)、魏笙绵(卫生棉)、吕彤智(女同志)、蓝桐智(男同志)、麦吟(卖淫)、吕昌富(女娼妇)、姬从良(妓从良)、秦馥(情妇)、卞泰(变态)。丁会师(定会死)、史诗(死尸)、李使(你死)、倪曲寺(你去死)、史健仁(死贱人)、沙际天(杀祭天)、宋忠(送终)、魏严(胃炎)、常研(肠炎)、费严(肺炎)、盛颜(肾炎)、甘沿(肝炎)、杜子腾(肚子疼)、乔厚根(脚后跟)、史珍香(屎真香)、吴仁燿(无人要)、陶仁贤(讨人嫌)、樊诗仁(烦死人)、曾桃妍(真讨厌)、贾歌民(假革命)、吴琴(无情)、栾皋(乱搞)、胡笃(糊涂)、庞煌(彷徨)、游豫(犹豫)、韦彰(违章)、舒久(酗酒)、舒光(输光)、陈规(陋习)、古哲(骨折)、谢鼎(谢顶)。
这还只是网络流传材料中的一小部分,已经够触目惊心、令人警醒的了。本来很好的名字,拿来与姓搭配,一不小心就出了问题。“史、朱、吴、范、胡、殷、贾……”等姓特别容易谐意义不好的字音,尤其要注意与后面名字的搭配。“珍香”名很好,又珍贵又香,俗是俗一点,但好用。“花珍香”、“李珍香”等都不错,若叫“楚珍香”(臭真香)、“朱珍香”(猪真香)就差点,再叫“史珍香”(屎真香)就啼笑皆非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词汇特点和流行语汇,古人没有“炎症”这样的概念,三国“魏延”的名字就挺好,现代有了炎症,就谐音“胃炎”而不雅不适了,连带很多姓都不好与“炎、严、延、颜、研、沿”等字组合了。清代的经学家“廖平”的名字本不俗,今天到处有的“尿频、尿急”广告语把他害惨了。再比如“伟哥”是最近才广被人知的外来词,害得原来很雅致的“韦歌”成了可笑的名字。又如“同志”原来是非常正规而亲切的词语,近来词义悄然转移指“同性恋”,就使相关的很多词语变得有忌讳而不能作起名用字了。
语言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去适应它。古人云:“一名之立,旬月踌躇”,取个好名字故非易事,取个不赖的名字也并不容易,要多动脑筋观察思考,多收集相关资料,增加知识,提高姓名语感的水平,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宝宝起名的禁忌
1.起名忌粗俗
起名忌粗俗主要是指起名的用词俗气等。如石头、狗仔、毛小等。
2.起名忌用洋词
起名忌洋词主要是指起名的用词是外来词汇。如约翰、玛丽等,我国是文明古国,词汇丰富,有足够用词来起名,所以不必起洋名,以免不文不类。
3.起名忌用过分夸张的词汇
起名用过分夸张的词汇不符合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对他人的不敬,容易引起他人反感。使自已处于不利的境地,所以起名应注意起谦虚的名字,忌用如独霸、无敌等名字。
4.起名忌用某些不祥动物的名字
起名忌用一些不祥动物的名称。如鼠、狼、蛇、蝎等不祥动物的名称。但一些吉祥动物的名称可用于起名,如虎、豹、彪、燕等表现英雄气势的吉利名称却适宜于起名。
5.起名忌用一些称谓或辈分的词
起名忌用一些称谓及表示辈分的名称。如爷、妈、爸、孙等。但诸如“祖、儿”等字必须要有其他字配合方能用于起名,如念祖等。
6.起名忌用带女字旁的贬意字
带女字旁的贬意字忌用于起名,如婊、娼、妓、奸等。
7.起名忌用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的名字
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的名字有的不适宜用于起名,如孟姜女、孙悟空等名字。
8.起名忌用自吹、自贬的词
起名忌用自吹、自贬的词,如万寿、万敌、拙、愚等均不适合于起名。前者过于自夸、自吹,后者过于自贬、自贬,若取用,均非吉样之兆。
9.起名忌用绕口的字
绕口的字若用于起名,会使人读、听费劲,甚至读错、听错。如名字为:金镜清等。
10.起名忌用冷僻的字
用冷僻的字起名,只能给自已带来更多不必要麻烦。所以起名应多提倡使用常字,只要其五行符合命理用神五行即可。
11.起名忌用读音不雅的字
起名忌用读音不雅的字,名字的读音要响亮、顺口。不要起谐音不雅的名字,如朱石谐音为“猪屎”,丁会师谐音为“定会死”等名字。
12.起名忌用字浅露
起名最好含蓄一点,类似于“万富、伟大、豪杰、英雄”等名字就太浅露了。容易引起别人反感,起这样的名字的确不是好名字。
13.起名忌用字没有意义
起名必须使名字具有吉祥等义,若名字没有含意、不顺畅、搭配不和谐,甚至违背常理。那便失去了起名的意义了。
14.起名忌用消极的字
起名忌用消极的字,而消极的字包括纤弱型、忧伤型、灰暗型等。如忍之、国哀、懒予等便代表上述三种类型的名字。起名应当起具有教育作用、鼓舞作用、审美作用和益智作用。因此,用消极的字起名,不会成为好名字。
15.起名忌用多音字
起名若用多音字,会使名字难以准确读出,并产生名字歧义,甚至造成曲解。如“长行”这名字,读法不同,字义也完全不一样。
16.起名忌用男女名字不分
起名忌用男女名字不分,就是指男生的名字女性化,指女生的名字男性化,从名字看常把性别混淆。男生的名字应具性格刚强、气质粗扩等性,女生的名字应具性格柔和、气质文雅、作风细腻等性。
17.起名忌用丑陋的字词、事物或现象
起名忌用丑陋的字词、事物或现象,若用丑陋的字词作名字,是对人的不尊重。一些动物如猪、狗,一些令人厌恶的小动物如鼠、蝇,一些令人不快的动物如狐狸,一些社会现象如牢、篱,等等。均不能用于起名。
18.起名忌用凶祸之字
起名忌用诸如凶、邪、劫等的凶字。因为这些名字不吉利,会给人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19.起名忌用恶劣的字
起名若用恶劣的字词,容易给人造成颓丧感、压抑感,而毫无生气和鼓舞向上的名字是不可取的。如缺、贱、寒、弃等字词。
20.起名忌用嫌疑的字
起名忌用嫌疑的字,所谓嫌疑的字,是指人们特别敏感的字,如乌龟、王八、绿帽、秃等。还有一些谐音字,也应避免用于起名。
21.起名忌用贬义字
起名用的字必须音、义、形兼美。用贬义词取名,不符合义美的要求。
22.起名忌用赚人的字
起名所谓赚人是指赚人的便宜,容易造成赚人的词有两类,一类是用于表示尊长的称谓的字,如叔、伯、公、宗等,一类是表示官衔、职称及尊称的字,如丞相等字,以上字词均不适于起名。
23.起名忌用疏漏的字词
起名忌借用成语、但却疏漏其本义而选成名字语义不良的名,如黄梁等。
24.起名忌用语言或谐音不美的字
起名忌用语言或谐音不美的字,如姓吴名礼,易误为无礼。
25.起名忌用秽物不洁之字
起名忌用表示秽物和不洁的字,如脏、屎、屁等。
26.起名忌用表示疾病的字
起名忌用某些表示疾病和不祥的字,如灾、害、凶、难、疯、疮、殃等字。
27.起名忌用表示人体器官的字
起名忌用某些表示人体器官的字,如肠、脸、肺等字。
宝宝起名时禁忌的字
人名所以为名,是因为它具有自已的特殊性,在取名习惯上,不是什么字都可以入名的。
早在我国周朝时,就规定了取名的“七不准”,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取名禁忌,从那以后,取名上的忌讳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到了今天,又演变为:
1.忌用“丑陋”字起名
如:董狐牛牢
2.忌用“凶坏”字起名
如:黄天涡老虎
3.忌用“恶劣”字起名
如:叶光毕祖朽
4.忌用“嫌疑”字起名
如:金贵班之侣
5.忌用“伤残”字起名
如:孙膑苏郁文
6.忌用“赚人”字起名
如:宋行长高干
7.忌用“贬义”字起名
如:吴德叶光
8.忌用“狂妄”字起名
如:天一超杰
9.忌用“粗野”字起名
如:胡泥栗腹
10.忌用“绕口”字起名
如:胡富张昌商
11.忌用“繁难”字起名
如:王黼
12.忌用“怪僻”字起名
如:即罕见的字
13.忌用“过火”字起名
如:李慕愚
14.忌用“杂凑”字起名
如:毛铁桥林森火
15.忌用“萎靡”字起名
如:陈秋草孙默
16.忌用伟人、先贤之名起名
如:孔子
17.起名忌“直白”
如:谢天地彭商人
18.起名忌“浅薄”
如:黄山罗汉
19.起名忌“俗气”
如:华夏严肃
20.起名忌“异化”
如:即男女用字混淆
宝宝起名禁忌阐释
姓氏是宗族、家族血统关系的外在标志,是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客观规约性符号,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也就不能选择自己的“姓”。姓名中的“名”则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性代表符号,一般是由父母给取定的,是可以主观选择的。姓名只有二、三或四个字,“姓”是先天定下不能改的,占了姓名的一半,剩下“名”这一半可以主动选取,但选取的限制和忌讳实际上又是很多的。
取名字的忌讳、限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取名所用字(一至三个)本身形、音、义的制约,尤其是几千年文化、习俗积淀在这些字的构形表意中,形成多种复杂的涵义与色彩,也就形成了程度不同的禁忌、规避、限制,人们多能心知意会,但要说清其规律则非易事。
二是取名所选用的字与既定的姓氏用字之间的合理搭配,这种看似简单实则极为复杂的组合是千变万化的,既有形音义多层面的组合关系,又有政治、文化、习俗、心理等多方面的制约关系。总体说来,取名应选用形音义兼美、意向积极的字,避忌用纤弱、忧伤、灰暗等消极意象的字,更不能用那些给人颓丧、羞恶、压抑感的恶劣字词。
1、 忌用难避字、异形字、异读字
取名忌用难避字。汉字数量浩繁,适用于取名的用字并不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9353字(公元2世纪),南朝梁顾野王《玉篇》收16917字(6世纪),北宋《广韵》收26194字(11世纪),明初《洪武正韵》收32200余字(14世纪),清代《康熙字典》收49888字(18世纪),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56000余字,《中华字海》收85000余字。今电脑微软自带的“超大字符集”汉字字库有7万多字,而“汉字文化圈”(中日韩等)通用的大字库收字已超过10万。
《汉语大字典》最简单的字只有一画,如“一、丨、乙”等。最繁的一个汉字是有68画,代表唠叨不绝的样子,从四“龍”。数万汉字中,大多数都是难认难写而极少用到的冷僻字,不宜用作名字。
经统计,一般人认2500汉字就可以读报纸和小说了,认5000字就是较好的中学语文老师了。《新华字典》收1万来字,其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异体字和繁体字。据《十三经集字》统计,儒家经典从《诗经》《尚书》到《论语》《孟子》的“十三经”,原文也总共只用了不计重复的单字6544个。可见汉字累积的总数虽多,古今常用的其实并不很多。国家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审定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字”2500字,“次常用字”1000字,总共3500常用字。
名字是供社会大众使用的,大家都认识的3500常用字就是取名字首先应遵守的选字范围,超越3500常用字范围的就是非常用的难避字了,要有选择性的使用。非常用字中也有一些形音义都很好的字可以作为取名专用字,如从斜玉旁的“珞、璐、珈……”、从日旁的“昱、旻、晗……”等。取名用难避字会带来很多麻烦和尴尬,孩子上幼儿园、小学,老师因名字难认就不敢或本能地不愿点到繁难的名字,总是不点,弄明白了以后也就惯性地不点或很少点了,孩子不知道,以为自己在班上最差,老师总是不喜欢而不点自己,因此越来越自悲,对其成长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国学大师章太炎有三个女儿,他喜欢用《说文解字》中的本字,故选《说文》中四构件叠体的会意字作为三个女儿的名字,并把认识这几个名字作为男孩娶他女儿的最基本条件,结果女儿老大了还没有人来上门提亲,太炎先生着急,只好在亲友大集会上专门解释自己女儿的名字,这才有人来提亲,女儿们才嫁出去,女婿中就有后来国学功底很好的得意门生龚宝铨。(关于章太炎先生女儿的名字用字和故事,大家可以自己去查询)名字是要便利公众使用的,易懂易认的大众化(popular)是其基本属性,如果像太炎先生女儿们的名字这样需要专门讲析,就令人望而生畏了。
取名忌用形体不美的异形字。笔画过多的难避字不利于做取名用字,笔画过少、形体不美的字也不适于做取名用字,要用也须注意构成姓名的几个字之间的和谐搭配。“一、二、乙、七、卜、己、已、巳、小、子、干、于、卡、门、口……”等三画以下的字,形体单薄瘦弱,视觉欠美,不宜多用作名字,与其他形体美观的字配合使用还可以,只用它们相互组成名字就难看了,如“丁一干、门乙口、卜小巳”等名字就很不美观。“人、入、儿、大、飞、女、兴、长、也、企、亢、犬、夕、戈、矛、气、衣……”等字,即便笔画较多,也是形体结构欠稳而不美,相互组成名字也就更欠美观,如“马人飞、戈夕衣、矛长入”等名字立意并不差,但观感不美。“圆、囤、团、国、围……,闭、间、闲、闺、阁……”之类的字形过于方正而呆滞,如相互组成“国团圆、门闺阁”之类的名字,就显得过于死板而无生气,余可类推。姓名只有二到四个字,要注意避免用不美的异形字,注意字形结构的美观性搭配。
取名须慎用一形多音的异读字。汉语字少词多,要用四、五千个常用汉字表达数万个常用词,而且古代汉语又是以单节音词为主体的,多数情况是一个词只用一个字来表示,字总是显得不够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不断快速扩充,而汉字体系形成后是很难大量增加新字形的,于是就在改变部分读音的基础上,一字形兼表两个或多个词,形成了“异读字”,如:“分”读平声fēn是动词“分开”,读去声fèn是名词、量词“部分”(或作“份”),我们称之为“单字音变构词”。这类构词产生于周秦,兴盛于汉魏六朝,曾是汉语构词史上很长时期很能产的构词法,最多时,这种“一字形多音多义”的异读高达千例以上,唐初陆德明《经典释文》、宋代官修《广韵》和贾昌朝《群经音辨》等都辨析了千余例,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王念孙在其《音义异同》中辨析“辟”有11个不同的音义,“敦”有15个不同的音义,可见其音义派生十分复杂。唐宋以后,这种“单字音变构词法”逐渐被“双音合成构词法”所取代,演变到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了词汇的绝大多数,一字多词的“异读字”中的常用“异读”保留得不多。这保留不多的“异读”在取名中常常造成麻烦,一字形多音多义,在文章中有上下文语境意义限定而容易确定,取名字只用一两个字,语境义的限定或提示往往很微弱,使用者初次接触是不知该选何音何义的。如:朝,读zhāo为“早晨”,读cháo为“朝向、朝廷(代)”,取双名“朝南”有语境提示“朝向南方”当读cháo,若取单名“朝”,别人就不知该读哪一音了,取双名“朝阳”则有“早晨的太阳”与“朝向太阳”两读两义,也会令别人无所适从。留存到今天的异读字,最常用的有“分、行、为、朝、中、间、长、好、难、乐、相、将、藏、兴……”等,最好不要用这类字做单名用字,用于双名中也一定要有语境的限定与提示,不要让人去斟酌该取哪一音义。
2、 避忌各种重复
避忌直接重复祖先、圣贤及伟人的名字。西方人、中国的某些民族的姓名结构成分多,有以家族姓、祖父祖母姓名、父亲母亲姓名等多项为姓的,故与祖父、父亲同名是可以的。汉族姓名首先是直接继承历代相传的父姓(家族姓氏),如果再重复父辈、祖父辈及更远祖先的名字,就成了完全的重名,在习俗上大不敬,在技术上也该避忌。中国千年的传统是避讳先人名字(名、字、号、谥号)的,平常使用先人名字中的字及同音字都被视为大不敬,如南朝范晔因父亲名“泰”而必须辞掉“太子詹事”(太谐音泰)一职;唐太宗叫李世民,唐人就避忌“民”字而改用“人”;杜甫的母亲名海棠,他从不写海棠诗,父亲名闲,写诗从不用“闲”字;李贺因父亲叫李晋肃该避讳“晋”(谐音进)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一生抑郁不得志。北宋刘翁叟因其父名岳,避“乐、岳”,一生不听音乐不游高山。清康熙皇帝名玄烨,清代避用“玄”字,连引用汉代经学大家郑玄也得改为“郑元”;孔子名丘,清人避讳“丘”字,少写一竖作以示敬讳。我们今天不必如此避讳,但直接重复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的名字,完全重复圣贤、伟人的姓名,还是不妥的。试想,如果孙子与祖父的姓名一样或写来不同而念起来一样,如何区分?如果有人直接叫“屈原、孟轲、杜甫、赵匡胤”当然不好,即便取名“孔旨”(孔子)、“李四铭”(李世民)、“历大钊”(李大钊)、“马客诗”(马克思)等,也会使大家觉得不自在的。
避忌姓名用字在字形、字音上的简单重复。汉语有两个音节重复形成叠音词的传统,因此两字名的重复、单姓与单字名形成重复是可以的,如“李晶晶”(双字名叠音重复)、“丁叮”(姓与名叠音重复),但姓与双字名重复就不好了(姓名的韵律问题将有专文讨论),如“金菁菁、佟童童、冉再苒、鲁橹橹、骆洛洛”等就太犯重而不美了。姓名中各字的字形笔画应该和谐搭配,以观感舒适为宜,6-12画的汉字是使用率高且观感好(视觉效果好)的,姓名用字之间笔画数差别过大,如“丁灨、万鑨一、”之类,因比例失调而观感失重,当然不好,所以“戴山、魏丁”不如“戴露、魏韬”的观感和谐。反过来,字形过于相近或完全重复,因区别性差而会失去变化多姿的美感:象“木禾末、林木森、丰夆奉、高暠皜”之类显得很呆板重复;“何佑估、江河汉、扬扮护”虽念来有别但视觉上因同偏旁而显得过于呆滞。网络上说有人取名“乐乐乐”,虽然读音上姓读yuè名读lè而有区别,但姓名三字同形造成视觉上的僵硬感,一般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念才对,所以不是好名字。
避忌过高的重名率。古代已出现重名现象,如《战国策·秦策二》记载孔门弟子“曾参”的同名者杀人,别人两次来告“曾参杀人”而曾母都不信,第三次来告,曾母也吓得投杼逾墙而逃。史籍上不同时代有五个“公孙弘”、三个“朱买臣”。晋朝“李密”以《陈情表》著名,后魏“李密”以医术知名,隋末“李密”以聚兵瓦岗寨出名。明代嘉靖年间会试发榜三次有“王三锡”、四次有“王之臣”。南朝梁元帝萧绎著有《古今同姓名录》,已经开始关注重名问题。据张书岩、王保福《起名指南》(群众出版社1991)统计,明代余寅撰《同姓名录》13卷,收录同姓名1608个,涉及2750人;清人汪祖辉撰《九史同姓名略》,收录从《旧唐书》到《明史》的同姓名者10812个,涉及3万余人;近人彭作桢撰《古今同姓名大辞典》,收403姓16000个同名,涉及56700多人。当今中国有十多亿人,重名率过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语委据人口普查资料对百万以下的人名作抽样统计,结果重名率(名同,不计姓)都达 25%以上。如果就全国十三亿人进行统计,单字名的重名率会高达90%以上。根据采诗《起名有学问》(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引用2003年的统计数据,上海有“王小妹”13000多个;北京有几万个“淑珍”,其中王淑珍14000多人,刘淑珍13000多人,张淑珍11000多人。全国最高的重名是以十万记的,试想几万个同一姓名的人汇聚到一起,该造成何等的混乱。有的新班级有3个“张洁”,有的新兵连有5个“王涛”,点名时或一起答应或都不敢答应,只好用“大、小、男、女、黑、白某某……”来强作区分,实在艰难。避免过多重名的途径有很多,首先是大姓不能取单名,“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目前李姓超过8700万人,王姓超过8000万人,张姓超过7800万人,刘姓超过6000万人,陈姓超过5000万人,五姓共计超过3亿5千多万人。而“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19大姓就占全部人口总数的55.6%。大姓取单名的选择余地太小而最易重名,若只用常用字取单名,理论上3500人就出现一次重名,所以大姓避免取单字名应是起码的常识。姓名用字的长度是避免重名率高的重要因素,姓名加长一个字,区别率就会几何级增长。现在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把合适的父姓、母姓加起来成为双姓,再取双字名,重名率会降至最低,所以四字姓名应该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向。不要赶潮流取时髦的名字,穿衣可以赶时髦,过时了就换掉赶买新的,名字伴随人一生,上了学号、身份证就改不动了,不可不慎重行事。各个社会历史阶段都会涌现一些时髦的字眼,随意的父母们顺便用为孩子的名字,就造成高重名率。如上世纪初辛亥革命时期的“汉民、天仇、右任……”等勃发很强的民族意识,50年代初的“解放、建国、援朝、建桥……”反映了新中国的诞生与兴盛,60年代的“卫东、向东、卫红、卫兵……”等表现了文革的狂热且因赶时髦而形成超高重名率。当今信息社会的资讯检索极为便利,父母给婴儿取名字,不妨先上网多方搜索一下,显示的信息越少,表示重名率越低,然后放心去用,这是当前避免高重名率最直接最便用的方法。经统计,男性取名用字最频繁的是“明、国、文、华、德、建、志、永、林、成、军、平、福、荣、生、海、金、忠、伟、玉、兴、祥、强、清、春、庆、宝、新、东、光……”等字,女性取名用字是“英、秀、玉、华、珍、兰、芳、丽、淑、桂、凤、素、梅、美、玲、红、春、云、琴、惠、霞、金、萍、荣、清、燕、小、艳、文、娟……”等字,尽量避免用这样的高频字取名,稍大一点的姓氏无论如何也不要用前100个高频取名用字作单名,这样重名率才可能降低。日本1.2亿人口有近12万个姓氏,名字多些相重的也不会出现多少姓名全同的情况。当今中国13亿人口只有3500多个姓氏,古今姓氏总数约有22000多个,历代有增有减,总趋势是逐渐萎缩,明代的《姓觿》、《万姓统谱》收3700个姓氏,今天还略有减少。因此,汉族的姓名主要靠取名用字来区别,除了3500常用字之间的巧妙搭配外,为避免过高的重名率,还应该尽可能选择意义好、笔画不太多、不太冷僻而相对易认易写的非常用字作取名用字,数量在3-4万之间为宜。这一点,要与“忌用难避字”结合起来考虑,方能找到合适的度。
3、 避忌用不祥、不洁、不雅、不美的字
人们普遍的心理是:赞许真善美,希望福寿安康,喜欢高洁雅致,亲近大自然,追求富贵舒适,看重名誉地位,力争志向高远,等等,凡是与这些相违背的字眼,都不适合用作名字。具有消极含义的汉字数量不少,虽然避忌的程度有不同,避忌的理由是一样的,人们多能够下意识地忌用,但未必明白其中复杂的细微区别,故需集中地举例说明。
避忌灾祸疾病类字。首先,“杀、毙、死、亡、尸、丧、埋、葬、坟、墓、祭、奠、鬼、魅、魂、魄……”之类字最违犯人类忌死趋生的心理,是绝对不能用于取名字的。其次,是“灾、祸、患、殃、害、难……”等字不能用。再是“病、疾、恙、痛、痒、疮、伤、残、羸、弱……”等字也是忌用的。我们的古人有取名避灾的习俗,用否定字配不祥字眼以化凶险求吉祥,如:先秦有“徐无鬼、申不害”,汉代有“曹无伤、霍去病”,唐代有“李百药”,宋代有“辛弃疾”等,这样一破,反倒显出几分文雅之气,是大手笔,今人很少能取出这样破凶为吉、反拙为雅的名字来。
避忌不正不快之感的字。“歪、斜、邪、恶、歹、毒、凶、狠、坏、匪、盗、贼、偷、乱……”等邪恶坏毒类字不能用于名字,“哭、啼、泣、泪、涕、厌、烦、躁、闷、恼、冻、僵、硬、烫、烤、煎、熬、堵、塞、酸、辣、涩、短、萎、缩……”等令人感觉不快的字也不用于名字。当然,象“苦、辛、凉、冷”等字有艰苦励志的意味,激发人奋发向上,可以用来取名字。
避忌颓废孤弱之类的字。“迂、腐、痴、呆、孤、寡、悲、扭、捏、恍、惚、羸、颓、废、崩、溃、缺、漏、陋、卑、鄙、混、沌、晕、浑、眩、沮……”等字不宜用作名字,至于“愚、拙”等字有化用为佳名的,是因为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古训在。
避忌不洁的字。“屎、尿、粪、痰、污、秽、脏、臭、腐、烂、霉、膻、腥、臊、骚、屁、糟……”等明显不洁净的字,不用于名字。儒家文化认为人的身体是不洁净不雅的,故身体器官字多不用于名字,“肝、胆、肺、肠、胃、脾、臀、血、肉”等显然不用作名字,“脑、脸、颊、鼻、眼、睛、脚、趾”等也不用,而“心”可用是因为古人认为心能思考且有情爱,“手、身”能用是因为有好的功用,“头、脸、眼、脚”少用而相应的“首、面、目、耳、足”可用是因为后者古朴且又生出器官之外的新词义来了,如春秋晋文公名“重耳”,战国楚怀王名“熊心”,汉有赵王“张耳”等。生殖器官字最该忌讳,如同是鸟类共名的“雀、隹”可用作名字而“鸟”不可用,是因为男性生殖器象鸟形,且“鸟”与“吊”音近义通,古人用“鸟”指生殖器并作骂人语,《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缘没横罗鸟灾”蒋礼鸿通释:“鸟,骂人的话,和《水浒传》里的‘鸟人’‘鸟男女’的‘鸟’相同”。还有一个古代指女性生殖器的字更不能用于名字,今人因不知而可能误用,《说文》“也,女阴也,象形”段玉裁注:“此篆女阴是本义,假借为语词,本无可疑者”,是说“也”本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形字,后来才借表语气词的。传统文化轻视女性,“奸(姦)、妨、妒、妬、姘、奴、妓、婊、妖、嫌”等字都含不好的意思,多不用作名字。连类而及,表性别的“牡-牝、雄-雌”,雄性的“牡、雄”义好能作名字,雌性的“牝、雌”就不能作名字。文化是历史积淀并承传下来的,前人的禁忌形成传统的文化意识,我们必须遵循,否则就不舒服了。
避忌不雅的字。雅,是指合乎正统规范且高尚美好;俗,是指大众通行习惯且平庸土气。趋雅避俗是提高人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是人们必然向往的。就动物类字来看,平庸低俗的“虫、蛇、蠖、蚝、蛙、蚌、蚊、蝇、蚤、鼠、猪、狗、猫、鸡、鸭、鹅”等多不用于名字,“豺、狼、狈、罴、狍、猴、獾、狸”等性不好或无能的也多不用作名字,想象中高贵的“龙、凤、麒、麟”是高雅的取名用字,矫健勤劳的“牛、马”与温良的“羊”及用它们作偏旁构成的“半、告、物、特、犇;骄、骏、骐、骥、骅、骝、驰、骋、驾、驯、驹;美、善、祥、鲜、羕、群、羚、羡、羔、羹”等是很好的取名用字,威猛而高贵的“虎、豹、狮、熊”能作名字,高飞而美丽的“鹰、雁、鹤、鹊、莺、燕”等也是上好的取名用字。日常生活用品“缸、罐、碗、筷、锯、铲、钳、锹”是俗字,而带高雅英雄气的“刀、枪、剑、戟”等武器则常用作名字。“菜、葱、蒜、韭”等人吃的俗物不入名字,而“松、竹、梅、兰、菊、花、卉、草”等大量的植物被赋予浪漫优美的寓意而成为上好的取名用字。比较来看,“吃”俗“食”雅,“喝”俗“饮”雅,“球”俗“珠”雅,“泥”俗“塗”雅,“跑”俗“奔”雅,“洗”俗“沐”雅,“睡”俗“眠”雅,等等,前者多不用作名字而后者多用。取名字的求雅避俗是可以不断提升的递进过程,比如要想以“志向高远”之意为名字,一般取“志高”也不算俗了,但诗人取名“徐志摩”,“摩”本是用手摩擦,引申有砥砺而迫近义,曹植《野田黄雀行》有“飞飞摩苍天”句,形成“摩天”一词表示高远,且“摩”常用于佛家词语的翻译而更具哲理意味,所以“志摩”比起“志高”来就高雅得多了。同样的,诗人“戴望舒”原名“梦鸥”,后者因直白而显然比前者俗气些;“林徽因”本名“徽音”,“徽”是系琴弦的绳子,“徽音”是较直白的“琴音”义,改为因果之“因”,就涵义深广得多也雅化得多了;“董必武”原来号“壁伍”,改名后也显得雅致了许多。
避忌过度夸赞的字。给孩子取生猛威烈的名字如“豪、强、猛、刚、烈、闯、彪”等,虽刚强有力,但显得愣拧不羁而略嫌过火,若再进一步取“伟大、独步、天尊、胜天、柱天、雄才、超人、超群、主众、国权、豪杰、豪强、超杰、万富、霸主、无敌”之类的名字,就太浅露而过火,易引起反感。谦虚谨慎是国人的传统美德,无知的狂妄自大和粗俗的过度夸赞,都会遭人鄙视的。
清代以前,乃至建国以前,生下孩子取名字,至少请个私塾先生先取名后取字,普遍趋雅避俗。建国以后,知识分子工农化而地位大降,全国人民取名趋于直白刚硬以显“革命性、大众化”,非“军、兵”即“工、农”且不离“战斗”,真是俗到家了。这种影响是巨大的,至今还会使人明显感觉到当代人的名字远没有建国前人的名字好听,更比不上古人有韵味。如“富强、福贵、有财、连升、金宝、来发、光明、兰英、翠花、香草、美丽”等直白粗俗的名字随处可见,而“前进、胜利、奋斗、革命、成功、学军、继红、红旗、健康”这类粗糙生硬的名字根本就与优雅的姓名文化格格不入。雅化的丢失容易,雅化程度的提高很难,需要整体国民文化修养的普遍提高,在当今这样一个金钱至上、娱乐趋俗的时代,国人整体名字的雅化恐怕不是短期的努力就能够办到的,得一点一滴地慢慢教化、陶冶与提升。
4、 避忌姓名谐音所隐含的不雅
谐音,是指字、词的读音相同或极为相近,《说文》“諧,詥也,从言从皆”,皆、合都是相合之意,故“谐”本是指言语(语音)的相合。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书》、《礼》、《易》、《春秋》”,诗是排在“五经”之首的。诗首先讲究韵脚字的和谐押韵,故古代诗文十分重视语音协和的“谐音”。具体应用,除了诗文押韵、平仄交错谐和外,避讳也主要用谐音,李贺就因父名之“晋”谐音“进”而终身不能考进士。借谐音字祈求福寿富贵,古今中国人都乐此不疲。以“鹿”谐音“禄”,以“枣”谐“早”,以“桂”谐“贵”,以“鱼”谐“馀”……,不一而足。至于数字“四”谐“死”、“八”谐“发”等,更是无所不在的心理禁忌与祈愿。
名字上的这种谐音祈愿与避忌的故事古今有很多,好的名字谐音会给人带来愉悦与好运,不好的名字谐音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扰或隐患。父母给孩子起名字时一定要反复考虑,不能犯这类隐含不雅甚至很糟糕的谐音忌讳,那会给儿女造成永久的心理压抑和负担,严重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
好的名字谐音故事是很有幸的,如: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有洁癖,选女婿时挑了个名“拂”字“去尘”的青年,认为他肯定非常爱干净。唐玄宗登基之年钦点“常无名”为状元,因《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笃信道教的皇帝喜欢“常无名”这充满玄机的名字。明世宗朱厚熜宣称点状元前夜梦中听见雷声,硬要钦点一个名次落后而叫“秦梦雷”的考生为状元。清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已七十九岁高龄,在审阅科考试卷时把名次较后的一个叫“胡长龄”的考生钦点为状元,因为这位高龄皇帝出生“胡”地的满族,又正希望长寿。同理,老年蒋介石在台湾庆寿,见一低级军官名“王多年”,就不断越级提拔,使他晋升到最高层的军阶。
因名字谐音得祸的故事是很不幸的,如: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七记:宋徽宗政和年间,下圣旨对以“君、皇、圣”三字为名者革职处罚并责令改名,又依奏不准用“龙、天、帝、上”等字为名字。江西平乐县有人叫“孙权”、浮梁县有人叫“刘项”,县丞上书说他们“取霸者之迹以寓其名”,即有图谋不轨之意,应当处罚。明代永乐二十二年举人“孙日恭”殿试第一名该点状元,榜眼是邢宽,但发榜时邢宽成了状元,孙日恭降为第三名探花,因为皇帝认为“日恭”组合是暴乱、暴君之“暴”字,而“邢宽”则含“行政宽和”之意。清朝大兴文字狱,举子“范鸣琼”、“王国钧”科考成绩优秀,却被人告发姓名分别谐音“万民穷”和“亡国君”而受到贬抑。雍正朝礼部侍郎查嗣庭任江西考官,选《诗经·商颂》中的句子“维民所止”作试题,被告发“维止”是“雍正”二字去掉头顶上的笔画而成,寓意“砍去雍正头”,酿成杀戮无数的大文字狱。乾隆间广西学政胡中藻用《周易》象辞“以乾三爻不象龙”为试题,被人告发“龙”谐音“隆”,题中“乾与隆(龙)分开”且“不象龙(隆)”,暗示乾隆皇帝分尸断首,于是胡家被满门抄斩。有的名字谐音祸患是莫名其妙的,如顺治十二年科考拟定状元是太仓人王揆,正迷恋戏曲的少年皇帝福临听唱名时,由“王揆”谐音想到的是《王魁负桂英》中的“王魁”,顺口问:“是负心王魁耶?”于是王揆立马被降入第三甲。光绪二十九年特科一甲一名是广东人“梁士诒”,有人告发这名字是“梁头康尾”,因康有为字“祖诒”,慈禧太后最恨梁启超、康有为,就认定这梁士诒是康、梁同党,下令追查,梁士诒闻风吓得连夜逃出北京城。近人有精于账目者名“龙柏材”,商家都不敢用他,怕他太“能破财”了;还有会经营者名“全培光”,还没有经营就“全赔光”了,还敢用他么!
这类隐含不雅谐音的名字很容易被人们忽略,不点破时相安无事,一旦点破,尴尬难堪,会成为挥之不去的压抑烦恼的精神负担。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隐私难以得到很好的保护,网络闲人及好事者很多,有专门盯着这类名字而以揭其隐含的不雅谐音为快事者,防不胜防。因此,今后取名字的父母尤其需要耐心细致地反复斟酌,不可疏忽大意,一旦这类不雅隐含公开成了孩子的绰号或笑柄,他(她)会非常难受的,届时悔之晚矣。网络上举例的谐音名字很多。为给后来者提供借鉴,选录一些如下:
宫岸菊(公安局)、尤咏慈(游泳池)、蔡仕长(菜市场)、马铃淑(马铃薯)、包糜华(苞米花)、吴嫣梅(无烟煤)、吴安全(无安全)、胡理经(狐狸精)、白俨郎(白眼狼)、梁良枪(娘娘腔)、范统(饭桶)、范建[剑](犯贱)、夏建(下贱)、 夏建仁(下贱人)、董阁遒(懂个逑)、秦寿生(禽兽生)、傅部详(父不祥)、范坚强(倒过来念:强奸犯)、 牛[朱、马、郎]逸群(牛、猪、马、狼一群)、杨宜知(羊一只)、朱史(猪屎)、朱长智(猪肠子)、韩渊(喊冤、含冤)。陶华韵(桃花运)、陆珊典(露三点)、庞光(膀胱)、杜绮燕(肚脐眼)、高玩(睾丸)、殷敬(阴茎)、扬伟(阳痿)、韦歌(伟哥)、经烨(精液)、殷稻(阴道)、焦佩(交配)、吕运赋(女孕妇)、刘铲(流产)、吴乐晶(吴月经)、赖玥金(来月经)、魏生津(卫生巾)、魏笙梓(卫生纸)、魏笙绵(卫生棉)、吕彤智(女同志)、蓝桐智(男同志)、麦吟(卖淫)、吕昌富(女娼妇)、姬从良(妓从良)、秦馥(情妇)、卞泰(变态)。丁会师(定会死)、史诗(死尸)、李使(你死)、倪曲寺(你去死)、史健仁(死贱人)、沙际天(杀祭天)、宋忠(送终)、魏严(胃炎)、常研(肠炎)、费严(肺炎)、盛颜(肾炎)、甘沿(肝炎)、杜子腾(肚子疼)、乔厚根(脚后跟)、史珍香(屎真香)、吴仁燿(无人要)、陶仁贤(讨人嫌)、樊诗仁(烦死人)、曾桃妍(真讨厌)、贾歌民(假革命)、吴琴(无情)、栾皋(乱搞)、胡笃(糊涂)、庞煌(彷徨)、游豫(犹豫)、韦彰(违章)、舒久(酗酒)、舒光(输光)、陈规(陋习)、古哲(骨折)、谢鼎(谢顶)。
这还只是网络流传材料中的一小部分,已经够触目惊心、令人警醒的了。本来很好的名字,拿来与姓搭配,一不小心就出了问题。“史、朱、吴、范、胡、殷、贾……”等姓特别容易谐意义不好的字音,尤其要注意与后面名字的搭配。“珍香”名很好,又珍贵又香,俗是俗一点,但好用。“花珍香”、“李珍香”等都不错,若叫“楚珍香”(臭真香)、“朱珍香”(猪真香)就差点,再叫“史珍香”(屎真香)就啼笑皆非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词汇特点和流行语汇,古人没有“炎症”这样的概念,三国“魏延”的名字就挺好,现代有了炎症,就谐音“胃炎”而不雅不适了,连带很多姓都不好与“炎、严、延、颜、研、沿”等字组合了。清代的经学家“廖平”的名字本不俗,今天到处有的“尿频、尿急”广告语把他害惨了。再比如“伟哥”是最近才广被人知的外来词,害得原来很雅致的“韦歌”成了可笑的名字。又如“同志”原来是非常正规而亲切的词语,近来词义悄然转移指“同性恋”,就使相关的很多词语变得有忌讳而不能作起名用字了。
语言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去适应它。古人云:“一名之立,旬月踌躇”,取个好名字故非易事,取个不赖的名字也并不容易,要多动脑筋观察思考,多收集相关资料,增加知识,提高姓名语感的水平,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上一篇:带辉字的男孩名字怎么取
下一篇:宝宝取名忌讳常用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