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有哪些典型的病理症状

时间:2016-11-15 14:49:17   作者:shushu  
痣有哪些典型的病理症状


 

 
一、
婴儿黑毛痣的症状表现
北京国丹医院的胎记专家指出,从外观上看,婴儿黑毛痣颜色呈现黑色或深褐色,表面有的长毛,有的没有毛发。面积可大可小,全身均可发病,形状不一,没有固定形态。有的表面平坦,有的隆起于皮肤,还有的表面粗糙不平,呈现兽皮状外观。
 
黑毛痣有恶变风险,患者需谨慎
北京国丹医院胎记专家指出,黑毛痣不仅难看,而且有一定恶变的几率,部分黑毛痣恶变率可达15%,一旦发病,五年生存率极低。黑毛痣能否恶变,除了病理特征的差别外,还与外界刺激有关。一般来说,长在手心、脚心、关节等容易摩擦部位的痣,由于走路、抓握等动作或衣物的长期摩擦刺激,恶变风险较大,应密切关注,最好是及早去除。
 
二、痣的危害
痣有先天性的,有后天形成的,人身体上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良性痣,有些痣是有可能发生病变的。比如以下几种:
 
1).黏膜的痣
口腔黏膜、结膜、阴道、包皮翻出来那部份的黑痣。
除痣之前也要注意,比如一些有疤痕体质的人,因为伤口不会正常增生,很容易生成肥厚性疤痕,所以在除痣之前,应先告知医生,免得更难看。
2).先天高危险的痣
婴儿一出生就看得到的痣叫先天痣,先天痣不多,根据统计,1%的新生儿有痣,并非所有先天痣都是一生出来就有危险,大小是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愈大的痣,将来变恶性的机率较大,因此医师建议应及早切除。
3).不典型变化的痣
痣外观不典型的痣可能变恶性,如很黑的痣,色素不平均、边缘不平整或不规则、界线不明、左右不对称、在统计上直径大于5毫米。
4).单一的痣突然快速变化
如果是全身的痣因为荷尔蒙的变化而同时变化,较无疑虑,如果是单一的痣突然快速变化,就值得注意。
5).长在特殊部位的痣
如长在肢端的痣,必须注意观察,因为这些地方的痣比其他地方的痣变恶性黑色素瘤的机会较大。
6).指甲沟的痣
甲沟与指甲下方皮肤相连,可能会长到指甲下面,被指甲挡住,不容易看出变化,而且长在肢端,将来变恶性的机率较大。
 
三、
1.发育不良痣(dysplastic nevus)  
又称B-K痣。临床表现为淡褐色、淡红色或褐黑色、中央高起、边界不清晰、单发或多发的色素斑或丘疹,直径5~15mm。好发于躯干,其次为肢体,再次为面部。中青年人多见。组织学上绝大多数表现为混合痣,少数表现为交界痣。
2.皮内痣(intradermal nevus)  
中老年人多见,表现为平坦或高出皮面,或呈疣状或有蒂状,直径通常在1cm以内,呈棕色或黑色,表面或光滑或粗糙,有时可见中央的1根或数根毛发生长。
3.交界痣(junctional nevus)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成年少见。可发生于皮肤黏膜的任何部位,但手掌、足跖、红唇及外阴部的色素痣几乎均为交界痣,可视为好发部位。表现为平坦或稍隆起的圆形或椭圆形色素斑或丘疹,表面光滑,无毛发,浅棕色至黑色,直径多在1~8mm所示。交界痣的痣细胞具有增大活跃的特性,称为交界活力,有转变恶性黑瘤的可能。
4.晕痣(halo nevus)  
因色素痣周围绕以色素脱失晕而得名,又称后天性远心性白斑。其中心的色素痣直径约0.5cm,色素脱失晕的大小由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所示。以躯干、面颈部多见。可单发,也可多发。常见于青少年,无自觉症状。病理上常为混合痣,也可为皮内痣。
5.混合痣(compound nevus)  
多见于中青年人,表现为轻度隆起皮面、褐色至黑色的半球形丘疹或斑丘疹,境界清楚,常有毛发生长如图3所示。混合痣应存在交界活力,故也有发生恶变的可能。
6.先天性巨痣(congenital pigmented nevus)  
出生时即存在,以病变面积巨大为特征,有作者主张病变面积>900cm2为巨痣的诊断标准。也有作者认为,>2%体表面积者即为巨痣。尚有作者认为不能单纯依面积大小为巨痣下定义,一些发生于颈面部波及眼睑或耳郭,或发生于手、生殖器、肛门等特殊部位的病变,面积虽不够上述标准,但如行手术切除,创面处理比较复杂者,也应称为巨痣。巨痣通常呈棕褐至深黑色,深浅不一,表面粗糙,高低不平,可有疣状突起,多生长有粗而长的毛发故又有巨毛痣之称。巨痣分布于身体一侧者,称为单侧性色素痣。发生于头皮和颈部者,可伴发软脑膜黑素细胞增生症,出现癫痫和精神障碍,甚至可发生原发性软脑膜黑瘤。位于脊柱部位者可伴有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畸形。在组织病理学上,巨痣属混合痣或皮内痣。
7.Spitz痣(Spitz nevus)  
又称良性幼年黑瘤、梭形与上皮样细胞痣、假性黑瘤。是痣的一种异型,大都为混合痣,也可为皮内痣或交界痣。痣为粉红色、紫红色、棕褐色或黑色丘疹或小结节,界限清楚,通常表面光滑无毛,直径一般<1cm。好发于面部和下肢,也可见于其他部位。该痣以儿童多见,在组织学上与恶性黑瘤表现相似,但在生物学行为上却通常表现为良性,故有良性幼年黑瘤或假性黑瘤之称。
 
五、
血管痣简介
血管痣是婴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由胚胎期血管网增生所形成。 血管痣分两种,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血管瘤,则由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所致。临床上以草莓状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多见。一般认为,血管瘤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增生期、稳定期、消退期。血管瘤在新生儿期生长快速,一般不威胁生命。在1岁至1岁半即进入稳定期。75%~80%的患儿在7岁时,血管瘤可望达到完全自行消退。 血管瘤见于新生婴儿,两性相等,它既多见于头、面、颈部,也可见于全身任何部位。
 
血管痣病因
血管瘤是指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由于血管组织的错构,瘤样增生而形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占75%,继发性25%左右。继发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少数在成年期发现,病因尚不清楚。原发性即先天性胎生性是由人体胚胎期血管网增生而形成,出生时即有,血管瘤较小时可无症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长在颜面及四肢暴露部位,可以影响容貌。不同程度地压迫、破坏周围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的可以反复出血、感染,极少数人会产生恶变,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学认为血管瘤是由于热毒内蕴,心火妄动,血行失常,以致气血纵横、脉络交错、凝聚成形,显露于肌肤或内脏而成。
 
血管痣症状
血管瘤见于新生婴儿,两性相等,它既多见于头、面、颈部,也可见于全身任何部位。临床上常见有以下4种类型。
1、海绵状血管瘤
它为高起大片状充满血液的血管性瘤,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故触之呈海绵状,压之可退缩,松开后又充血、鼓起。它既可凸出皮肤表面,也可深埋于皮下组织,也可破溃,流血不止。
2、鲜红斑痣
它是一种毛细血管痣,又称葡萄酒色痣,它为弥漫的毛细血管扩张,呈红色或暗红色大片状斑痣。
3、蜘蛛痣
多见于少年儿童,好发于面部,呈5-8mm的蜘蛛状血管扩张,中央有1个有搏动的高起红点,压之退色。
4、毛细血管瘤
又称单纯性血管瘤,表现为1个或数个呈草莓状隆起的红色肿瘤,表面光泽、发亮。
 
血管痣护理
1、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相关文章
最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