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时间:2015-05-20 17:51:54   作者:海菲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我国的宁夏是回族人民聚集的地区,回族人民一直恪守伊斯兰教规,也因而有了独特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如果你要到回民的住所做客,那么你就要了解一些关于回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以更好地融入到回民的生活中。

 
 
回族的传统节日
 
回族比较盛大的传统节日有:即开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宰牲节
 
开斋节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回族的盛大节日。在我国,有的民族称开斋节为肉孜节。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代·菲吐尔”的意译。按伊斯兰教规定,回历每年分十二个月,单月为三十天,双月为二十九天,每年较公历少十一天,三年相差一月余。因此,按公历计算,伊斯兰教的节日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但回历每年九月为斋月,斋月期间,穆斯林只许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老弱病残、孕妇和小孩可以不用守斋(守斋亦称封斋或把斋),妇女在月经期间也可以不用守斋。在斋月里,按伊斯兰教教义要求,穆斯林要做到静性寡欲,白天戒绝饮食,即使是不守斋的,也要尽力节制自己的食欲,决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吃喝。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月有时二十九天,有时三十天。经过一个月的封斋,完成了,‘真主”规定的“使命”,于伊斯兰教教历的十月初开斋,故称开斋节。据伊斯兰教有关经典的记载、伊斯兰教创立的初期,在封斋满月时,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率领穆斯林步行到郊外公共旷野,举行礼拜,穆罕默德沐浴后,身着整洁服装,并散发“菲吐尔”(开斋)钱,从此以以后,穆斯林便把这一天作为节日,隆重庆祝。目前,世界各国穆斯林都要在开斋节这一天举行礼拜和其他庆祝活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在开斋节的这一天,都要沐浴更衣,聚集在附近的清真寺礼拜,然后开始节日活动。人们身着民族服装、熙熙攘攘。走亲串乡,互相赠送节日礼品。家家户户准备杏仁、杏干、油香、油炸果子、茶、瓜果等食品,有的人家还备有奶茶、五香茶(用茶叶、构札、杏仁、冰糖、杏干泡的茶)招等亲友和客人,男女老少成群结伴游玩,很多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唱歌跳舞。
 
肉孜节
“肉孜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大节日。“肉孜”就是“封斋”;即减食的意思。传说,古时候为了躲避异族统治者的侵犯。人们就躲在深山里,白天不生火,月亮出来以后才开始做饭吃,历代沿袭,成为习俗,每逢肉孜节那天,白天滴水不饮,粒米不沾,要到晚上才吃东西。这样的生活连续一个月,然后才恢复平常的饮食习惯。早在肉孜节到来之前一个月,人们就要粉刷房屋、打扫庭院、理发、洗澡等,不仅要为节日准备吃的,还要忙于赶缝节日的服装,商店里储备了大量的节日货品。节日(五月二十三日)清晨,街上红男绿女,熙熙攘攘。成年男女到清真寺去做礼拜,接着就去扫墓、诵经,全家吃“粉汤”,然后结伴拜年。解放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觉悟的提高,人们感到白天不吃食物,不利于生产劳动和身体健康,于是,群众便自觉地放弃了白天封斋的习惯。
 
古尔邦节
即宰牲节,在回历十二月十日。节日当天不吃早点,到清真寺做过礼拜之后宰牛献牲。献牲的牛羊,要体态端正,无缺损,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济贫,一份送亲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阿述拉节西北部回族节日,实时要选用当地的五谷杂粮,掺上牛羊杂碎煮熟食用,节日期间宴请客人必备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鸡肉做成的各种菜肴。
回族的祖先信奉真主安拉,每年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宰杀一定数量的牲畜(牛羊等),分送给周围的人,以表达对真主安拉的诚心信仰。可是当时穷人哪有牲畜可宰,只有牧主们才有大批牲畜。有个虔诚信徒叫伊布拉欣,家贫如洗,哪谈得上宰杀牛羊。他年纪很大了,跟前连个儿女也没有。有一次,一个牧主当众耻笑他。当天夜里,他就沐浴更衣,向安拉许愿说:“慈悲的真主啊!我是你的虔诚信徒与传道人,可是家境贫穷,没有牛羊可供宰杀,别人就轻视我,耻笑我,如果你让我生个儿子,我就把儿子宰了,分送给别人,以见我的诚心。”伊布拉欣许愿后不久,他的妻子果然怀了孕,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小男孩。取名叫伊斯玛尔乃。由于是头胎孩子,心里乐滋滋的,时间久了,把向真主许愿的事抛在脑后了。他的儿子一年年长大了,到了十二岁时,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格外逗人爱。伊布拉欣把他看作掌上明珠,有一天晚上,他在梦中好象有人对他说:“你许愿宰儿子,现在你儿子都十二岁了,干吗还不宰?”伊布拉欣惊醒后,许久才入睡,谁知入睡后又做了同样的梦,一连做了三次,伊布拉欣再也睡不着了。他想想心爱的儿子,又想起过去许下的诺言,好象真主安拉就站在他面前,不知怎么办才好,最后他下了决心,要把儿子杀掉,以表示自己对安拉的诚心。刚好,第二天正是回历十二月十二日,伊布拉欣叫儿子穿上新衣,到爱夫卡尼山去游玩,并叫儿子不要让他母亲知道。父子二人到了山上,伊布拉欣就把他在真主面前许愿的经过原原本本的讲给儿子听,儿子听后,就恭恭敬敬地给父亲叩了个头,然后说:“父亲,我顺从您的话,把我的手绑上,把你的衣服拦住,不要叫我的血溅到您的身上,免得回家让母亲看了伤心。”伊布拉欣流着泪把儿子绑了后,就用随身带去的钢刀向儿子的脖子砍去。可是,钢刀一碰到脖子,刀刃就卷了。伊布拉欣无可奈何地把刀扔到一块巨石上,巨石一下被劈成了两半。这时,儿子流着泪对父亲说:“您为啥不杀我了?是您心痛了妈?怕我不顺服您?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用毛巾把您眼睛蒙上。把我解开,我站在你面前表示我也是顺服的。”伊布拉欣听后,流着泪把儿子解开,又把钢刀磨利,把自己眼睛蒙住,向儿子脖子砍去。可是当刀落到儿子脖子后,刀刃又卷了。一而再,再而三,都未把儿子杀死。正在这时,伊布拉欣的跟前忽然出现两只绵羊,似乎还听到有人在说:,‘你不要再杀你的儿子了,我们已看到了你的诚心,你杀掉你面前的两只绵羊,就算是杀了你的儿子。”伊布拉欣心想,这是真主安拉的指示,于是就虔诚地对空叩拜,然后就把那两只绵羊杀了。此后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宰牲节”(又叫忠孝节)。
每年过“宰牲节”时,凡牲畜超过一定数量的人家,都要宰杀一些牛羊。凡宰杀的牛羊,都必须有个规矩;绵羊要一百八十一天的,牛要两年零一天的。宰杀的肉,自家可食用四分之一,其余的送给最穷的人。
 
圣纪节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冒路德节,为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之一。相传穆罕默德(约570一632年)诞辰和逝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穆斯林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圣人(创始人)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天举行集会。以后,逐渐演烃为伊斯兰教的节日。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凈身后,炸油香、子,然后到清真寺听阿訇讲经、赞圣,讲述穆圣的嘉言懿行和功绩。之后,穆斯林在清真寺内聚餐。回族穆斯林举行圣纪的日子并不统一,一般在3月12日穆圣的诞生和逝世日,也可以在3月内任何一天。
 
族的传统节日具有全民性、稳定性、纪念性等特点。如回族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无论信教不信教,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大人还是小孩都过自己的节日。如开斋节,虽然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不封斋,但照样过开斋节,而且过这两个节日规模都很大,聚礼时有的地方多达几万人,它已深深地扎根于广大的回族群众当中。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些回族的风俗习惯:
 
回族的风俗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客人来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有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丧葬食俗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有的地方办丧事三天不动烟火,由附近的亲戚邻居送食,禁止请客,三天后方进行纪念活动。婚俗结婚筵席一般都要8—12道菜,忌讳单数,象征新婚夫妇永远成双成对。甘肃地区的新婚夫妇生头胎,男方要携带礼物去女方父母家及至亲家报信,10天内岳母要携红糖、米等营养品和小孩穿的衣物来看“小月子”。男方家要设宴款待来客。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回族男女都喜好穿青坎肩。特别是回族男的在白衬衫上套一件青坎肩,对比强烈,清新悦目,显得为文雅庄重。到了严冬,穿了棉坎肩或皮坎肩,再穿上罩衣,舒适方便,保暖而不显臃肿。高寒地区的回族还喜欢穿二毛皮衣、胎皮衣和老羊皮大衣。回族妇女的衣着打扮也很讲究。一般都头戴白色圆撮口帽,搭盖头。戴盖头的习俗,源于阿拉伯国家,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在阿拉伯地区,原来风沙很大,水源缺乏,人们平时难以及时沐浴净身。为了防风沙,讲卫生,妇女们自己缝制了能遮面护发的头巾。
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回族妇女戴盖头的习俗。盖头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嵌金边,上绣素雅花草图案;已婚妇女戴黑色的,只披到肩头;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披到背心处。回族妇女一般都穿大襟衣服。少女和媳妇很喜欢在衣服上嵌线、镶色、滚边、绣花,而且喜欢佩戴金银手镯、耳环、戒指,有的还点额,染指甲。看上去清新、秀丽、俊美。近年来,城市的回族,特别是青年人,也和汉族一样,有不少人已喜着新潮时装,讲求款式新颖别致,色彩艳丽多姿。
 
易安居课外知识延伸:什么是回历?
 
伊斯兰历或伊斯兰教历,在中国又称回历、回回历(但回历或回回历有时也可指“回回阳历”,即波斯历)、穆罕默德历、阿拉伯历、西域历、土盘历,为目前伊斯兰教国家通用的历法,正式名称为哈吉来历(الهجري,Hajra),意指公元622年先知穆罕默德从受迫害的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的希吉拉(Hajrah),伊斯兰历是一种纯粹的阴历,以公元622年7月16日为伊斯兰教历的元年一月一日,完全以月相为准,每当新月出现时定为每月的一日,12个月为一年,不设闰月,闰年于第12个月后加一天(每30年中设11闰年),平均每年只有354天8小时48分,每隔2.7年和公历相差一个月(即19年差7个月),因此不分季节。
各月名称如下:
穆哈兰姆月محرمMuharram,意思为“圣月”,在本月内除了自卫外禁止打斗。
色法尔月صفرSaphar,意思为“旅月”,去往也门或沙姆地区的阿拉伯商队一般于本月出发。
赖比尔·敖外鲁月ربيعالأولRabiaAlAwwel,意思为“第一个春月”。
赖比尔·阿色尼月ربيعالثانيRabiaAlThani,意思为“第二个春月”。
主马达·敖外鲁月جمادىالأولىJomadaAlAwwel,意思为“第一个干月”。
主马达·阿色尼月جمادىالثانيةJomadaAlThani,意思为“第二个干月”。
赖哲卜月رجبRajab意思为“问候月”。为第二个圣月,禁止打斗。
舍尔邦月شعبانSha'ban意思为“分配月”.
赖买丹月رمضانRamadan意思为“热月”(斋戒月)。
闪瓦鲁月شوالShawwal意思为“猎月”。
都尔喀尔德月ذوالقعدةDulQa'dah意思为“休息月”,为第三个圣月,禁止打斗。
都尔黑哲月ذوالحجةDulHijjah意思为“朝圣月”,第四个圣月,是向麦加朝圣的月份。

相关文章
最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