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冬至时间 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时间:2016-05-09 10:55:13 作者:小倩 冬至,俗称“冬节”,在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而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在古代,国人就有“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的说法,在《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以见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冬至是冬季最重要的节气,在古时候冬至这天上至帝王下子百姓都尤为重视。这一天要天祭祀祖、向父母尊长祭拜。古代冬至是举国放假同庆贺的节气。如今虽然冬至气氛不如古代那么浓烈,但是仍旧是24节气当中非常受重视的一个节气。到底2017年的冬至节气是哪一天呢?下面易安居算命网就为大家讲解。
2017年冬至节气具体时间
2017年冬至节气时间为公历(阳历)2017年12月22日0时27分53秒,农历(阴历)2017年十一月初五,星期五,干支:丁酉鸡年壬子月癸未日。
每日胎神占方:房床厕外西北
五行:杨柳木、危执位
冲:冲牛(丁丑)煞西
彭祖百忌:癸不词讼理弱敌强 未不服药毒气入肠
吉神宜趋:天恩、要安
宜:冠笄、纳财、掘井、开池、出火、安床、交易、立券、畋猎、结网、理发、放水
凶神宜忌:月煞、月虚、月害、四击、复日、勾陈、触水龙
忌:安门、动土、破土、行丧、安葬、成服
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也是节气中比较受老百姓重视的一个日子。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冬至有什么传统饮食呢?其实全国各地习俗五花八门,冬至吃的东西也不一样。下面易安居算命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全国各地在冬至这天都吃些什么。
南方人冬至吃什么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北方冬至要吃什么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江南“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河南“捏冻耳朵”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冬至家家都要喝羊肉汤。
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祭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此外,南瓜饼、萝卜、红豆糯米饭、九层糕、搓丸等也是各地人冬至餐桌上的美食。
台州擂圆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
澳门“做冬”
“冬至大过年,家家食汤圆。先生不放假,学生唔俾钱”——澳门民谣。
澳门,人们在冬至日一般要祭祖,还要到坟墓前挂纸,俗称“挂冬”。所以红街市旁边烧腊店的生意明显较平日好,有烧腊店和鸡档负责人对记者说,冬至有不少人买烧鸡、烧肉等应节食品拜神。
上海冬至家家吃汤圆
旧时上海,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这一天习惯吃汤圆,来庆祝冬至的到来。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各种馅料,做好的汤圆用来祭祖以及互赠亲朋。
杭州人一天三顿吃年糕
杭州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来庆祝。每逢冬至,都会制糕来祭祖或者馈赠亲友。在饮食上,三餐都会做不同风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丝炒年糕等等种类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图吉利,寓意年年长高。
重庆人冬至吃什么
重庆人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既滋补食品,也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苏州人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而吴国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在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后来,为了纪念西施创造的这种美食,苏州人便把馄饨定为冬至节的食物。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浙江嘉兴桂圆烧蛋
冬至古代为大节日,嘉兴重冬至,俗谚“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风。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民间崇尚冬至进补,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至今,嘉兴仍然传承冬至吃“桂圆烧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
宁夏冬至要吃“头脑”
在冬至这一天,银川有个习俗,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人还给羊肉粉汤叫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一锅五颜六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羊肉粉汤饺子做法独特,味道香辣可口,现在已成为银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广东人吃冬至烧腊肉、汤圆
对广东人来说,冬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甚至比春节还重要得多,所以,广东人有句话叫“冬至大过年”。据介绍,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桌大鱼大肉、腊肉腊肠,谈笑风生地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
冬至节那天,广东不少地方都有祭拜祖先的习俗,除各家各户具备酒肉三牲、果品、汤圆祭拜外,还有在宗桐祭祖的,祭祖由宗族统一举办,往往是举行一些杀猪宰牛,演戏酬神等,追念先祖的仪式,如宣读族谱,讲述家史之类。
潮汕地区冬至祭祖先、吃甜丸
在潮汕地区,冬至又称“小过年”,是民间一个大节日。在这一天老百姓要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潮汕一带,冬节前,家家户户都要舂糯米粉末儿,做糯米汤丸。到冬节前一天,吃过晚饭,家中主妇就张罗把一个大笸箩摆在矮凳上,把糯米粉末儿揉成搓成团。然后,一家人无论大小都围坐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大的冬至丸。有些人故意搓一些大小参差不齐的,这叫“父仔公孙”丸,象征岁暮之际,一家人圆圆满满。起床之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这样才算添了一岁。如果有家人外出未归,那么一定要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归家时,做一碗汤丸给他吃。在沿海地区,则要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祭拜祖先,为渔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归来。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在很久以前,这些甜丸不仅是用来吃,人们还将甜丸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之上,一来是这甜丸圆圆的,预示明年丰收、全家团圆,二来是为了答谢老鼠给农民送来五谷种子。如今人们也不在贴甜丸,不过冬至节吃汤圆的习俗依旧流传至今。
冬至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2017年冬至节气具体时间
2017年冬至节气时间为公历(阳历)2017年12月22日0时27分53秒,农历(阴历)2017年十一月初五,星期五,干支:丁酉鸡年壬子月癸未日。
每日胎神占方:房床厕外西北
五行:杨柳木、危执位
冲:冲牛(丁丑)煞西
彭祖百忌:癸不词讼理弱敌强 未不服药毒气入肠
吉神宜趋:天恩、要安
宜:冠笄、纳财、掘井、开池、出火、安床、交易、立券、畋猎、结网、理发、放水
凶神宜忌:月煞、月虚、月害、四击、复日、勾陈、触水龙
忌:安门、动土、破土、行丧、安葬、成服
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也是节气中比较受老百姓重视的一个日子。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冬至有什么传统饮食呢?其实全国各地习俗五花八门,冬至吃的东西也不一样。下面易安居算命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全国各地在冬至这天都吃些什么。
南方人冬至吃什么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北方冬至要吃什么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江南“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河南“捏冻耳朵”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冬至家家都要喝羊肉汤。
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祭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此外,南瓜饼、萝卜、红豆糯米饭、九层糕、搓丸等也是各地人冬至餐桌上的美食。
台州擂圆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
澳门“做冬”
“冬至大过年,家家食汤圆。先生不放假,学生唔俾钱”——澳门民谣。
澳门,人们在冬至日一般要祭祖,还要到坟墓前挂纸,俗称“挂冬”。所以红街市旁边烧腊店的生意明显较平日好,有烧腊店和鸡档负责人对记者说,冬至有不少人买烧鸡、烧肉等应节食品拜神。
上海冬至家家吃汤圆
旧时上海,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这一天习惯吃汤圆,来庆祝冬至的到来。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各种馅料,做好的汤圆用来祭祖以及互赠亲朋。
杭州人一天三顿吃年糕
杭州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来庆祝。每逢冬至,都会制糕来祭祖或者馈赠亲友。在饮食上,三餐都会做不同风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丝炒年糕等等种类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图吉利,寓意年年长高。
重庆人冬至吃什么
重庆人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既滋补食品,也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苏州人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而吴国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在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后来,为了纪念西施创造的这种美食,苏州人便把馄饨定为冬至节的食物。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浙江嘉兴桂圆烧蛋
冬至古代为大节日,嘉兴重冬至,俗谚“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风。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民间崇尚冬至进补,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至今,嘉兴仍然传承冬至吃“桂圆烧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
宁夏冬至要吃“头脑”
在冬至这一天,银川有个习俗,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人还给羊肉粉汤叫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一锅五颜六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羊肉粉汤饺子做法独特,味道香辣可口,现在已成为银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广东人吃冬至烧腊肉、汤圆
对广东人来说,冬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甚至比春节还重要得多,所以,广东人有句话叫“冬至大过年”。据介绍,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桌大鱼大肉、腊肉腊肠,谈笑风生地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
冬至节那天,广东不少地方都有祭拜祖先的习俗,除各家各户具备酒肉三牲、果品、汤圆祭拜外,还有在宗桐祭祖的,祭祖由宗族统一举办,往往是举行一些杀猪宰牛,演戏酬神等,追念先祖的仪式,如宣读族谱,讲述家史之类。
潮汕地区冬至祭祖先、吃甜丸
在潮汕地区,冬至又称“小过年”,是民间一个大节日。在这一天老百姓要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潮汕一带,冬节前,家家户户都要舂糯米粉末儿,做糯米汤丸。到冬节前一天,吃过晚饭,家中主妇就张罗把一个大笸箩摆在矮凳上,把糯米粉末儿揉成搓成团。然后,一家人无论大小都围坐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大的冬至丸。有些人故意搓一些大小参差不齐的,这叫“父仔公孙”丸,象征岁暮之际,一家人圆圆满满。起床之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这样才算添了一岁。如果有家人外出未归,那么一定要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归家时,做一碗汤丸给他吃。在沿海地区,则要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祭拜祖先,为渔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归来。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在很久以前,这些甜丸不仅是用来吃,人们还将甜丸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之上,一来是这甜丸圆圆的,预示明年丰收、全家团圆,二来是为了答谢老鼠给农民送来五谷种子。如今人们也不在贴甜丸,不过冬至节吃汤圆的习俗依旧流传至今。
冬至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